小儿湿疹的烦恼
不知不觉,小儿湿疹慢慢成为了儿科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
孩子皮肤上密密麻麻的丘疹、小水泡,不断搔挠患处的小手,不断变红的皮肤,反反复复,久治不愈,总是牵动着家长朋友们焦急的心。
“湿疹”皮损,乃有多形损害,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临床表现,可将其纳入中医的“浸淫疮”“湿毒疮”“奶癣”“斑疹”等范畴。
“湿热”盛于内为其关键。
临床上,常听到妈妈们说,“天天变着法给孩子健脾,八珍糕、山药粉、南瓜粥,怎么还说我们脾虚呢?”、“我们孩子可是科学喂养,哪来那么多湿呀?”
“湿”,化不动的阴质
《黄帝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无论是现代营养学所推崇的海鲜、水果、酸奶,还是各类媒体曝光率极高的山药、甜南瓜、甜玉米。由于其高糖、高蛋白、高含水量的特性,对人体的形体阴血津液有着较佳的滋养作用,因而属于滋阴之品。
这些偏于滋阴或者滋腻的食物、饮品,进入人体之后,只有与人体阳气合化,才能最终成为“营养”为人体所用。
阴质“湿”性食物
但若滋阴或滋腻的食物过多,孩子的阳气无法将其全部运化,多余的水液和湿黏的垃圾就化为湿邪,停留于孩子体内。
从口入,从口防
这样,这些多余水液、不消化的食物形成垃圾,蓄生湿热,阻挡汗液从毛孔排出,久而形成皮损。尤其是,脾胃之气已虚的孩子,湿浊流连不去之时,再摄入甜粘腻的滋阴食物,或在“一天八杯水促进新陈代谢”等不当观念的指引下强行补充水分,就如雪上加霜,伤正助邪,使得孩子的湿疹久治不愈。
因而,病从口入,治疗湿疹期间,忌口尤为重要。每当有些慈爱的家长朋友不厌其烦地寻求哪怕一两种水果、食物的“特许”时,我都非常感慨:父母之爱子,应为之计深远。
宠溺之爱,决不可取。它如“糖衣炮弹”,必会成为洞穿孩子健康长城的利器。
直指人心见病知源
分享我们自己的中医感悟!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ls/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