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3月10日消息,当地时间3月8日至9日,缅甸克钦独立武装与政府军在缅北木姐地区持续发生冲突。据了解,克钦独立武装方面参战的是第6旅第9营和第36营,而政府军方面参战的则是99机动师的第步兵旅,在冲突中有至少5英亩当地村民种植的甘蔗被烧毁,同时有大批村民逃离家园,躲避战火。
近段时间以来,缅北地区经常发生冲突。当地时间2月16日,在缅甸北部掸邦的迪波镇附近,由北掸军为首的北部联盟武装,向当地的南掸军发起进攻,造成南掸军方面18名官兵阵亡,10人被俘。
当地时间2月22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武装在缅甸北部木姐地区持续发生冲突。自20日14时许,缅甸政府军就与克钦独立武装在木姐地区的提马尔村附近发生冲突。到22日上午,驻扎在当地的克钦独立武装第6团第9旅也受到政府军袭击,双方的冲突已造成至少一名平民死亡。
此外,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9日通过缅甸国家电视台(MRTV)发表声明称,前政府顾问、澳大利亚人肖恩·特内尔此前在军方接管政权过程中企图外逃,被及时抓获。从他身上搜出大量缅甸国家机密材料,现正对此案进行深入调查,对涉及此案的缅甸前政府官员将严惩不贷。
在缅甸境内冲突愈演愈烈之际,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亮明了中方立场。据环球网报道,3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缅甸问题发表主席声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就此向媒体发表以下谈话。
安理会协商一致发表了关于缅甸问题的主席声明。中方建设性地参与了有关磋商。安理会成员发出一致声音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安理会传递的信息有助于缓和局势。当务之急,是推动局势降温,是加大外交斡旋,是促进对话和解。
国际社会应当为缅甸有关各方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解决矛盾分歧创造有利条件。中方支持东盟及联合国秘书长特使的外交和斡旋努力。中国对缅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我们愿继续同缅各方沟通接触,为缓和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
当地时间3月14日,下午1点50分左右,缅甸#仰光的两家服装厂遭恶意打砸和纵火,一家是中资,另一家是中缅合资。20多名纵火者骑摩托车、带着铁棍等武器和汽油冲入厂房,多名工厂员工被打伤。据了解,仰光其它工业区的一些中资服装厂也面临纵火威胁。
20多名纵火者骑摩托车带着铁棍、斧头和汽油冲进工厂,不顾工厂安保人员阻拦,在进行打砸后,将汽油浇在工厂门口和仓库并强行点燃。在整个过程中,多座厂房的生产车间、库房、宿舍和车辆被烧毁,多名工厂值班人员被打伤,至少有一家工厂的厂房被纵火者占据。
由于纵火者带有武器,当地消防部门表示难以前往施救,目前在现场救火的都是工厂值班人员。
随着近年来中缅战略通道的建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缅甸越来越多的进入国人视野。而前段时间爆发的缅甸内战,以及对中国的“误炸”,更是吸引了国人的眼球。对中国而言,连接印度洋与中国的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是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生命线;而规划中的中缅高铁,更是寄托着中国将国家影响力扩展至印度洋的深切期望。但缅甸纷乱的局势,和忽冷忽热的对华态度,更让大家感到揪心。缅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首先看看缅甸这个国家的的基本面。如果从先天条件来看,缅甸的实力并不差。其国土面积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公里,人口多万。这样的条件,虽然比不过中美俄这样的土豪,也不如印度、巴西这类准大国,但至少也是一个中等国家的规模。中缅石油管道而在中等国家中,缅甸内部的地缘构造又相当不错。纵观缅甸地形,其南部为安达曼海,公里的海岸线,为其与世界沟通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中部,伊洛瓦底江由北到南,纵贯缅甸全境,最终流入印度洋;其宽阔平坦的河面,能够形成天然的航道,是现代文明进入缅甸内地的天然通道;而伊洛瓦底江丰沛的水量,以及流域内的广阔低地平原,为缅甸的工农业开展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伊洛瓦底江平原的周围,又有几片高地将其包围:西部、巴坎——若开山脉纵贯南北,是中南半岛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地缘分割线,也是缅甸对印度的天然防线;北部,云贵高原的存在,又将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挡在北方,至于东部的掸邦高原虽不能和云贵高原相比,但考虑到中南半岛并无强大文明存在,所以阻挡泰国、越南等东方国家也完全足够。环山面海,坐北朝南,这不仅是中国风水学上的绝佳宝地;更是上好的地缘结构。再考虑到缅甸地处热带,有丰沛的日照;作为核心区的伊洛瓦底江流域低地(即缅甸本部)占全国领土总面积63%,极其适合工农业发展,缅甸的立国之资在东南亚可谓首屈一指!中缅石油管道破解马六甲困局可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优良地理条件的国家,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仅没有趁势而上,将地缘潜力变现;反倒是闭关锁国,生生将自己憋成了一个贫弱至极的神秘小国。当然,拥有不错的地缘条件,并不代表国家就一定兴旺发达。世界上无法将地缘实力变现的国家多的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就曾经是其中之一,所以缅甸混到今天这份儿上虽有些说不过去,但放之于世界大环境下,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只是,从缅甸对对华的态度来说,就有些不合常理了。随着近年来中国积极拓展印度洋影响力,缅甸在中国眼中的价值大幅提升。如果从经济角度而言,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度合作,这对饱受贫困折磨的缅甸来说可谓求之不得。但现实层面中,中缅合作的道路却并不平坦。虽然大方向上,缅甸对中国的战略仍持支持与配合态度。但频繁的内战、国内的政治纷争,却让两国合作时起波折。而即便是缅甸官方内部,也不时出现的反华声音,再加上缅甸政府对境内华人的歧视性政策,尤其是缅甸军方对中国的“误炸”,更使我们不得不担心,这个中国砸下重本的国家,究竟靠不靠谱?同时,我们也要问,缅甸何以如此?我们以缅甸在东亚和南亚地缘板块中所处的位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在地缘格局上,缅甸与中国的青藏高原一样,是连接东亚与南亚的中间区域。但二者相比,缅甸地势较低,更适合人类活动。巴坎山脉和云贵高原,也远没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那样让人难以逾越。因此,早在两千年前的古代,缅甸北部的丛林就成为汉朝与天竺交通的通道,也是所谓南方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同时与中国、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毗邻,缅甸自然免不了受两大文明的影响,而从国家安全角度而言,也会受到这两个大国的威胁。缅甸地理位置尤其是中国。由于云贵高原掌握在中国手中。这意味着缅甸的北方屏障握于他国之手。云贵高原对缅甸本部形成天然的地缘压制,这使缅甸在与中国的地缘关系上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不过在古代,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就中国而言,虽然早在秦汉时就将势力打入云贵高原,但由于此地与长江——黄河核心区过于遥远,高原多山的地理特征,又极大的阻碍了与中原的交通联系,故中国能将其维持在版图内就已阿弥陀佛了,再向伊洛瓦底江流域拓展征服,已超出了中原王朝的能力范围。但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大大加强,地形因素对交通的阻碍作用也大幅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占据云贵高原的中国,对缅甸的地缘优势逐渐显现。英属缅甸国旗其实早在近代,作为缅甸统治者的英国就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jji/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