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城市交通 >> 正文 >> 正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我们的ldquo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20/8/26
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4/5488012.html

昨天下午,我花费了两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聊了“面子”和“动力”的话题;聊得非常深入,学生也反应收获不小。在此,我再次记录一下班会实况。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给大家上的这些班会课都不是你们平常嘴里所说的“鸡汤”。我姑且莫说“心灵鸡汤”也是在特定场合是有用的。作为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的我,都是站在较为理性、科学的立场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些具体问题,希望你搞清楚这个大前提。

目的:(最近一段时间,听部分学生说,小学的班会课经常都会“被灌鸡汤”。说这番话纯碎是为了拿走小部分学生的“心灵栅栏”。)

活动一:《我最害怕的是……》

设计意图:害怕的事儿,无论多么具体,到最后都可以归结到每个人的“需求”上面来。让“害怕”引发“焦虑”;让“焦虑”引发“动机”。

“同学们,你们平常有没有什么最害怕的事儿呢?”我问道

“有”!

“那接下来,请同学按照要求写出自己最害怕的事儿来,时间三分钟,不要停,最好是描绘出那种画面感来。”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了一下马斯洛,以及他最著名的那个“需求金字塔”。让同学们建立初步印象。一般来说,人类在满足里低层次需求之后,就开始自动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我说:“同学们,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在社会各方面都有深刻和广泛的运用,今天我们只是聚焦在“面子”问题和“动力”问题上面。因为生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在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略过不谈,直接过度到安全需求。”

其间,刘鑫灿同学困意袭来,眼睛都快闭上了。我就借题发挥:“同学们,看看此时刘鑫灿同学,如果她此时的睡眠问题都没解决,要想实现其他需求也不太可能,我们就干脆让她趴在桌面上休息一下,等她稍有好转,她就可以听课了。”师:在我们这个社会,人生的安全也肯定是能够满足的。你看,你在附中安安全全的学习,就没有担惊受怕的有人来伤害你。从这个程度上来说,你是安全的。但是,同学们,安全需求可不仅仅是身体上面的安全,我们现在面临的更大层面的不安全是“心灵上的不安全。”就拿咱们教室来说,你觉得你有绝对的心理安全感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老师从老师的角度来首先做个自我检讨:很多老师遇到问题很喜欢发火。经常发火同学们就会很怕,同学们看到老师来了,整个教室就噤若寒蝉。也不敢回答问题了,怕回答错问题,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殷老师很喜欢的一个老师,叫做雷夫,他的56号教室在美国非常有名,有名的原因倒不是这个教室有什么,而是这个教室没有什么。这个教室没有一个东西——害怕。来,同学们齐读一下雷夫这段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想象,我们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的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答题,有时候没有被老师叫到,还感觉特别失落。到了小学高年级段,举手的同学就更少了;到了初中还要少;到了高中,老师抛出去的问题,似乎都是石沉大海似的,久久不能得到回音。同学们结合这种想象,想想原因。那现在不考虑老师了,考虑一下我们自己。每个教室里面的同学都或多或少都充当了一个“隐形的”“自信的刽子手”。

活动二:《我们也自信的刽子手……》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哪些举动对同学们的“面子”问题(心灵安全)造成了伤害。

讨论结束后,我让大家分享。但是大家面面相觑,教室里面充满了一种奇怪的氛围:很想举手说点什么;但是就没有一个人举手。于是,我相机行事;

师:同学,大胆举手分享一下。老师非常想听。你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想说又不敢说呢?我们现在在谈到“心灵安全”;你看你现在心灵就没有安全感,你在顾虑什么,我就想听听这个顾虑。

这个问题抛出去了,就完全打破了那种僵持的氛围。同学们体内积蓄了很久的能量开始爆炸了。

生1:我怕我回答错了,同学们笑我。

生2:我觉得我的答案很简单,同学们会觉得没质量。

生3: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就会把眼光全部投向我,让我感到紧张。

生4:怕同学们说我很“宝器”(过度活跃);喜欢卖弄。

……

师:听了同学们的顾虑,我也非常顾虑。那既然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没有“害怕感”的教室,那同学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

生1:就是殷老师经常都在说的一点,当某个同学被批评了,千万不要去看他,这是出于对他的尊重。

师:很好。

生2:同学们需要认真倾听发言者。有时候,我再回答问题的时候,底下就有人在悄悄说自己的,我觉得自己发言很没意思。

师:嗯,倾听。非常棒!我不经意把眼神投给了几个爱讲话的孩子。

生3:不管别人说得好不好,都不要轻易诋毁别人……

师:对。语言总是滞后我们的思维。有时候别人想得到,但是一紧张,语言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

通过这个活动,我总结到

师:营造这样一个以“信任”和“友爱”的集体氛围,人人有责——老师、同学。每个同学都应该是积极的贡献者,才能把这种安全感形成一个张力,笼罩在我们教室的上空。如果哪一个同学打破了这种平衡,说不定哪一天,他也就成为了这种“害怕”氛围下的牺牲品。同学们说是不是?

生齐答:是。

师:恭喜大家,我们的班级已经达成了“《安全需求协议》”,接下来,我们就过渡到“爱和归属”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能孤立的存在而是和周围的人发生着联系。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都是为了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爱。具体说来分别是:同伴接纳、异性欣赏、父母关爱。在这些爱当中,只有父母的关爱是绝对无条件的,其他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考虑到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不完善,我还专门解释了以下什么是“无条件的”和“有条件”。

师:这就是说,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有没有出息……只有父母给予我们的爱都是不需要我们反馈的,家在任何时候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港湾……当所有人都只在乎我们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父母在乎我们飞的累不累……所以,我们需要……(做引导状)

生:孝敬父母。

师:对了。“同伴接纳”其实就是一个“价值互惠”的原则。

我专门解释了一下价值互惠。

师:同学们想啊,如果你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咱们市委书记可不可能打电话给你?

生:不(太)可能。

师:医院的院长,那有没有可能接到市委书记的电话?

生:有可能。

师:为什么?是因为市委书记也怕以后家里面某个人生病了,医院来嘛。这就是“价值互惠”。(我没解释“互”字。学生却能心领神会。)

生笑。

活动三:“寻找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观自己在班上做过的好事来总结和提炼自身的优点(价值)。这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被视作“思维的脚手架”。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各自填写手中的《价值卡》,在好事那一栏当中,看能不能罗列出10件以上的好事儿来。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到,也可以让小组的朋友帮忙一起找。

活动分享:请学生代表发言,正确的看到自己的价值。

学生喜欢这个环节,谁都想借此机会来表达一下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扬了“他人表扬”和“自我表扬”的精神。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价值”。这些价值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赖以生存的品质,是我们成功吸引他人的宝藏。如果大家不分享,我还根本没办法发现张XX身上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我希望班级里面的每个同学都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球,认真的审视和发现同伴的价值。

师:我们再来看看,异性欣赏。这儿我想多说几句。

众男生窃笑、私聊;女生羞赧、低头。看来多说几句也是有必要的。

师:请大家肃静、肃静。当我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请大家严肃点,看淡点。坐端正。

我提高音量!待生坐正直、安静之后,我开始说话了。

师:我问大家:男女相互欣赏,相互喜欢。这正常吗?

生:正常!

师:那你们笑啥?对,正常,正常得就应该像是我们呼吸、喝水、吃饭、睡觉一般。只是大家平常在这方面受到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很少,才似乎觉得是洪水猛兽一般。在我看来,男女相互欣赏、相互喜欢都是正常的,请问为什么偏要青春期荷尔蒙的躁动?

我在黑板上写下“早恋”二字。

师:早恋正常吗?

生:正常/不正常。

师:恋爱本事正常的。早恋也应该是正常的。

我用粉笔着重加重了“早”字。

师:“恋”可以做“喜欢”来讲,都是一种情绪情感。那请问,有些人早一点、有些人迟一点,这正常吗?

生:正常。

接下来,我分析了“早恋”的合理性;让学生把“早恋”和“早性”两个概念分开。然后奇妙的把“恋人”延伸到“恋品质”身上。

活动四:什么样的异性最吸引你。

设计意图:从性别同一性的角度,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异性眼中的“理想我”应该如何,从而让“需求”引发“行为”的改变。

活动形式:讨论与分享

男生1:我看中女生的脸;但我更看重女生的性格。

师:什么样的性格最让你喜欢?

我引导学生把抽象词汇具体化。

男生2:安静内敛的。

男生3:助人为乐的。

……

女生1:我喜欢的是男孩子的努力,认真做事时候的样子。

女生2:我喜欢有担当,乐于助人的男孩子。

女生3:乐观向上;成绩好,关键是不能斤斤计较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出乎了我的预料。是品质吸引了你,而不仅仅是一个华丽的躯壳。男生女生们都应该按照这样一些统一的标准去行事儿。

想到我们班级平常有一些男生在女生身上的用恶作剧的方式来吸引人的注意,我又解题多说了几句。

师:有些男生,企图让女孩子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jt/3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