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之十五
今天是2月29日,到了2月份的最后一天了。
白天,带着家住马塞卢的新员工们,去“圣玛丽亚”医院,做入职体检,所以没有去前方工地值班。
医院的司机,叫Masolili。
Masolili是我们行政部门的司机,瘦高的个子,比较精明能干,经常跟着“Ntatexao(打滴肖)”——肖瑞出门办事、陪新员工体检,学会了几句汉语,对医院里的体检流程也很熟习。
于是,今天肖瑞把Masolili派给了我。
Masolili的家就在Macharqi镇(马恰奇)附近,路过他们家的时候,他回去拿了一下驾驶证,正好他的父母都在家里,Masolili便请求我给他的父母拍张照片。
Masolili和他的父母。
Masolili家虽在农村,房子小而拥挤,但是家里却收拾得很整洁,地上与家具都是一尘不染,窗帘也洁白透亮。
听说要拍照片,他父亲赶紧身换了一身西装,还系上了领带,母亲也系上了白头巾、戴上了眼镜。
Masolili紧靠着母亲而坐。
“Lookatme,say:Cheese!”
沙发上的一家3口绽放出幸福的笑脸,我按下快门,定格了这美好的一刻。
上午8点半钟左右,我们来到了“圣玛丽亚”医院,还是上次跟肖瑞一医院。
今天通知了12个人体检,却只来了11个人。
来过几次的Masolili,医院的体检流程了,他轻车熟路地带着他们11个人,去排队挂号,排队体查、验血,排队交费等。不仅让我省心,也减少了我与当地人语言交流不畅的许多尴尬。
医院的过道上,站着或坐着排队的人不少。
医院里一如继往的有很多人看病,各个诊室门前都是排着长长的队。
二十多天里,我发现,当地人最消耗得起、最富有的就是时间。
当地人性格慵懒,办事按部就班、不急不燥,行动缓慢,排队非常有耐心:医院看病排队、银行取钱排队、供水点接水也排队……
当地人排队很守规矩,一般不会有人插队。
排队接水
我感觉当地人排队,似乎是一种微妙的享受,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大家不仅可以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甚至还可以喝着啤酒、扭着屁股跳摇摆舞,很Happy、很享受的样子。
真是其乐无穷。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银行的门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那就说明某些单位发工资了。
据说当地人不喜欢存钱,喜欢月月光。所以当地人只要单位一发工资,就会马上跑去银行把钱取出来。
麦特隆项目是每月月底发工资。
26日项目部发工资了,这两天工地上几乎看不到几个当地人来上班,都请假跑到银行去排队取钱、到超市排队消费去了。
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国内项目从未遇见过的,也无疑给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出了一道难题。
银行门前排队,等待取钱的人们。
入乡随俗,虽然入职体检用不着我陪着他们一起排队,医院里陪着他们耗时间,因为“圣玛丽亚”医院,我们没有与他们签订按月或按季统一结算的协议。
在“圣玛丽亚”医院,我们必须按次按人头结算。
当地人还有一个“怪毛病”——不会计算。特别是对钱的计算,数着手指头计算都算不清楚。所以,医院里为今天入职的每一位体检者交费付款。
等他们全部体检完后,手里的收据已经是一大把了。
体检一直到下午3点多钟才完成,正准备返回办事处时,突然接到老陈总的电话。
“小李,你现在哪儿?”老陈总着急地问。
“我们还在‘圣玛丽亚’医院,正准备回办事处。”我说。
老陈总说:“医院,刘杰病了,我马上送刘杰过来看病。”
“嗯,好的,医院等你们。”
挂了电话,我让Masolili马上去帮刘杰挂号,并通知11位体检的当地人自己回家。
爱运动的刘杰,身体其实很棒的。
刘杰原来是办事处的准大厨,住在办事处,为员工们做中、晚餐。自从上周,方彰礼大厨到岗后,刘杰就搬到前方营地——Macharqi镇(马恰奇)去住了,每天带着几个当地徒弟,在前方工地上,指挥机修车间建筑钢架的焊接施工。
大约等了二十几分钟,老陈总和刘杰就到了。
经了解,刘杰主要是腹痛。
他说:“今天中午吃完饭后约半小时左右,肚子就开始隐隐作痛,后来越来越痛,就去找你,医院体检,就打电话找老陈总。”
“拉肚子吗?”我问。
“不拉肚子。其实,大前天(26日)晚上半夜,就痛过一次了,而且还腰痛厉害,但1个多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了。”刘杰补充道。
下午看病的人少了许多,很快就叫刘杰的号了。
谁知这里的医生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几句病情,一不听诊,二不触诊,三不叩诊,随便开了一点药,就算是打发了。
我听了刘杰对疼痛症状的描述,并得知他有肾结石病史,便怀疑是他的肾结石在作怪——石头在往输尿管排。
如此,起码需要消炎、解痉、止痛。
没有想到这里的医生,就这么简单打发了。
于是,我决定放弃“圣玛丽亚”医院的药物。立即向宋总请示:要求到多公里以外的中国医疗队去检查与诊断治疗。
得到宋总的批准后,我拨通了几天前宋总提供给我的中国医疗队队长曾庆利的电话。
说明情况后,曾队长让我们路上小心驾驶,并说为我们准备晚餐,叫我们别着急。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中国医疗队的住地。
这时,天已近黄昏。
曾队长早已在门口等候我们多时。
中国医疗队驻扎在莱瑞比区的(MotebangHospital)医院斜对面的营地里。
这是一处独立的民居生活空间,大大的院墙内约有0多平米,围墙外有菜地,有水塘,还有一个多功能篮球场。
中国医疗队的球场
一踏进客厅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一个大大的“中国结”。心中顿感热血沸腾,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像回到了家一样亲切。
客厅里,鲜艳的五星红旗让我倍感亲切。
曾队长他们是第八批中国驻莱索托医疗队,队员由内、外、妇、儿、骨、影像、针灸、麻醉等专家、教授组成,医院,另加一位中国大厨,共9个人。
中国医疗队一行,于年9月中旬来到莱索托,至今还不到半年时间。
今天,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
尽管是初次见面,却像老熟人、老朋友一样亲切。
真可谓:“初见如故人”。
曾队长(右四)和他的队员们
热情的医疗队同仁们,一边向刘杰详细询问病史,一边给刘杰进行仔细检查,在他的腹部认真地听、触、按、压、叩诊了一翻,初步确诊为“肾结石性疼痛”,予以对症治疗,并进一步观察。
医疗队给刘杰开了一些头孢曲松钠消炎和-2解痉,以及少量止痛药。当即就给他做皮试、输液。
曾队长吩咐大厨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招待我们,还给刘杰准备了清淡、营养、易消化的“病号餐”。倍感体贴和温暖。
餐桌上,不胜酒力的我,借花献佛敬了医疗队的各位同仁,以表心中的感动与谢意。
不喝酒的老陈总,也代表项目部向医疗队的各位敬了2小杯。
丰盛的晚餐,蔬菜是队员们自己种的。
队员们自己种的蔬菜长得绿油油的,
菜种是从国内带来的。
曾队长早已知道我从国内带来的药,全部被海关扣押了,关心地问道:“你们的药品被海关扣押了,还没有拿回来吧?”
“是的,我们先后去找了卫生部、药品监管部门,都没有拿到,估计拿不回来了。”我说。
“那你们目前的药品问题如何解决呢?”队长又问道。
“目前主要是从华人陈医生诊所和PicknPay负一层的大药房里购买。”然后又问:“队长,我可否从你们医疗队,买一些国产药回去?”
曾队长说:“目前不行,不是不给你们,而是给不了你们。因为目前我们的药也是上一批队员剩下的,数量也很紧缺了。”
接着队长又告诉我:“我们从国内采购的一大集装箱药,还在国内港口,没有启运,如果你们有需要,可以尽快把采购计划给我,我通知国内尽早采购,力争与我们的药品一同运过来。”
真是天助我也!
告别医疗队之前,我添加了曾队长QQ好友,队长还把我拉进了中国医疗队QQ群。
远在异国他乡的我,终于找到了一支“专家型的专业团队”,就如同找到了“娘家人”。
吾心归处是吾乡。
找到了心的归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月是故乡明。
回到办事处,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
我向宋总汇报了刘杰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特别提出了请中国医疗队帮忙从国内购药的计划,得到了宋总的支持。
事不过夜:立即“制定药品、器械采购计划——请宋总签字——发送给曾队长”一气呵成。
这是今天办的最有成效的一件事。
给自己点个赞吧。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记录下了这一天的经历与收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jt/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