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民俗风情 >> 正文 >> 正文

类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续集,禅教类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23/2/14

类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三

○禅教类

  佛法源流

佛西方圣人也,周昭王时释迦佛生,而佛之教始立汉明帝永平间,梦金人巍巍丈六飞至殿庭,光明炳耀以问羣臣通事,舍人传毅对曰,臣闻西域有得道者,其名曰佛,陛下所见得是乎,帝遣博士等十八人往西域求迎佛法,而佛教始入中国,其后梁武帝舍身施佛,唐宪宗迎佛骨入宫,而佛教大行其法,大抵以空虚寂为宗,以戒定慧斍为本,朱文公甞作感兴诗曰,流传世代久梯接,凌空虚快捷方式,一以开靡然世争,趍意者重有感于斯云。

佛者斍也,人能斍悟其平日所为,去其不善而行乎善,是亦佛心之,不善而徒区,区持斎诵经果何益哉。

如来演教图

   佛祖

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中天竺国凈饭,王妃摩耶氏生太子悉达多,四十二年太子入雪山,阿蓝落发习不用,定穆王三年太子于菩提场中成上道佛世尊,五十一年世尊于泥莲河侧说大般涅盘经,以正法眼藏,付上首弟子大迦叶世尊于拘尸维国娑罗双树间,入般涅盘住世,七十九年自世尊度化行西域下,千七百年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圣教始入中夏

   初祖

大迦叶尊者,奉世尊法衣于鸡足山入尽,定以俟勒下生尊者,阿难传正法眼藏継绍祖位

   二祖

阿难尊者踊身虚空现十八変入风奋迅三昧示寂住世百三十二年弟子商那和修継绍祖位

   三祖

商那和修尊者,以正法眼付弟子优波毱多,隐象白山,现龙奋迅三昧说法,调伏火自焚其身

   四祖

优婆毱多尊者,以正法眼藏付弟子提多迦遂跏趺示寂,凡度二十二万余人证果□舍利建塔

   五祖

提多迦尊者,于中印土国入般涅盘,建舍利塔于班茶山,以正法眼藏,付弟子遮迦継绍祖位

   六祖

遮迦尊者于北天竺国入师子奋迅三昧挺身空虚却复本位示寂弟子婆须密多継绍祖位

   七祖

婆须密多尊者以正法眼付弟子佛陀难提入慈心三昧为大梵诸天说法遂示寂奉全身建塔

   八祖

佛陀罗提尊者示寂乃建灵塔于提伽国弟子伏驮密多継绍祖位

   九祖

伏驮密多尊者入尽三昧示寂以正法眼付弟子胁尊者绍祖位

   十祖

胁尊者胎六十年而生于华氏国示寂弟子富那夜奢継绍祖位

   十一祖

富那夜奢尊者于波罗密国示以正法眼付马鸣大士継绍祖位

   十二祖

马鸣大士转妙法轮挺身虚空复位示寂弟子迦毗摩罗継绍祖位

   十三祖

迦毗摩罗尊者示寂建灵塔于西印度国弟子龙树大士継绍祖位

   十四祖

龙树大士示寂甞入龙宫诵出华严大经弟子迦那提婆継绍祖位

   十五祖

迦那提婆尊者甞以一针投龙树钵水契会弟子罗喉罗多绍祖位

   十六祖

罗喉罗多尊者问僧伽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曰身心俱定僧伽乃绍祖位

   十七祖

僧伽难提尊者室罗伐国王子右手攀树而化弟子伽耶舍多継绍祖位

   十八祖

伽耶舍多尊者至大月氏国有鸠摩罗多开关延接投诚出家継绍祖位

   十九祖

鸠摩罗多以指甲厘面分如莲花放大光明而入寂弟子阇夜多绍祖位

   二十祖

奢夜多尊者甞曰我不求道礼佛心所希名曰道为示寂弟子婆修盘头尊者継绍祖位

   廿一祖

婆修盘头尊者于那提国踊身虚空屹然而住四众虔请复本位示寂弟子摩挐罗绍祖位

   廿二祖

摩挐罗尊者以正法眼付弟子鹤勒那比丘于月氏国示寂宝印王奉金身建塔阅世八十

   廿三祖

鹤勒那比丘以正法眼付弟子师子比丘遂示寂四众欲分舍利祖现空中止之遂共建荅

   廿四祖

师子尊者于剡宾国以正法眼付婆舍斯多令入南天竺国祖知有夙债不可逭独留剡宾

   廿五祖

中印度婆舍斯多尊者正法眼付弟子不如密多示寂化火自焚德胜王收舍利建塔于国

   廿六祖

东印度不如密多尊者示寂弟子般若多罗継祖位或云般若多罗即大势至菩萨应身焉

   廿七祖

般若多罗尊者于南印度国舒手放光二十七道现十八変而寂弟子菩提达磨継绍祖位

   廿八祖

菩提达磨大师去梁适魏法师神光见祖扣问宗旨面壁不荅断臂投诚祖乃许之更名慧可

   廿九祖

慧可大师以正法眼藏及信衣付弟子僧璨委令避难慧可留邺混俗居后于莞城遇冤而卒

   三十祖

祖璨大师以正法眼藏付弟子道信大师乃入湘潭优游罗浮诸山示寂于皖公山大树之下

   卅一祖

道信大师以正法眼藏付弟子弘忍大师示寂春秋七十二旁出法融禅师说法于金陵双峯

   卅二祖

弘忍大师在黄梅以正法眼藏,及信衣付弟子头陀,惠能示寂东山别出神秀,禅师是为北宗

   卅三祖

惠能大师,落发授戒韶州曹溪说法,以正法眼藏普,付弟子怀让行思神会等,信衣留镇曹溪右三十三世正法眼藏,凡一千六百六十一年,至曹溪示寂大抵,传佛心宗续佛,惠命以妙悟发其度,越圣凡为大法,王真身住世,世有信衣表证,至达磨大师奉其衣,来自南天竹得可祖継绍,又五世至曹溪,乃置其衣而不传,其以是为筌蹄乎大哉,曹溪先终知,终用乃穷可谓通,天下之佛法成,天下之亹亹者也

  五宗正法

   临际宗

南岳马祖百丈黄蘗

临际兴化南院风

首山汾阳石霜杨歧

白云五祖眧斍径山

黄龙晦堂灵源

   沩山宗

为山仰山南塔清化

   云门宗

清原石头天皇龙潭

德山雪峰云门香林

北塔雪窦天衣圆照

法云云峰

   曹洞宗

药山云岩洞山九峰

同安志老梁山大阳

投子芙蓉丹霞雪峰

   法服宗

玄沙罗汉清凉天台

  五教法源

   贤首教 

法顺俨尊者贤首清凉圭峯

   天台教 

龙树惠闻惠思天台灌顶

缙云东阳荆溪左

   慈恩教 

勒世尊天现菩萨戒贤论师三藏慈恩

   南山教 

优婆离昙柯罗佛陀耶舍光统律师

聦律师云晖愿乐洪云洪遵律师

智首律师南山师文峒律师道岸律师

大亮律师昙一律师法澄律师惠钦律师

   密教 

毗卢遮那金刚萨埵龙猛大士龙智阇梨

金刚智不空三藏慧朗法师

  禅机名数

   二相

心相身相

   三宝

佛法僧

   三乘

小乘大乘最上乘

   三昧

闻恩修

   三业

贪嗔痴

   三世

过去现在未来

   三解脱门

定解脱门无相解脱无愿解脱

   四缘

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

   四谛

苦圣谛集圣谛圣谛道圣谛

   四果

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无生果

   四无

法无所畏漏尽无所畏

说障道无所畏说道无所畏

   四神定

定根定斍定力正定

   四摄法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四静虑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四量

慈量悲量喜量舍量

   四碍解

词碍辩碍法碍义碍

   四正勤

精进根精进斍精进力正精进

   四念处

观身不凈观受是苦

观心常观法我

   四无色

空无边处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非非想处

   五蕴

色蕴受蕴想蕴

行蕴识蕴

   五根

信根念根定根

慧根精进根

   五力

信力念力定力

慧力精进力

   五眼

肉眼天眼慧眼

法眼佛眼

   五戒

不淫不盗不杀不妄不饮

   六根

眼根耳根鼻根

舌相身根意根

   六尘

色尘尘香尘

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

舌识身识意识

   六触

眼触耳触鼻触

舌触身触意触

   六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

宿命通神境通如意通

   六缘所生

眼缘所生受耳缘所生受鼻缘所生受

舌缘所生受身缘所生受意缘所生受

   六度

布施凈戒安忍

精进静虑般若

   七斍支

念斍择法斍精进斍喜斍

猗斍定斍舍斍

   八圣道支

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惟

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见

   八胜处

一胜处二胜处三胜处四胜处

五胜处六胜处七胜处八胜处

   八解脱

观内有色外亦观色解脱观内无色外亦观色解脱内外诸色解脱空边解脱

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解脱非非想处解脱受相定解脱

   九次第定

一次第定二次第定三次第定

四次第定五次第定六次第定

七次第定八次第定九次第定

   十遍□

一遍处二遍处三遍处

四遍处五遍处六遍处

七遍处八遍处九遍处

十遍处

   十力

一是处非处如实力二知三世报业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力四知众生诸根上下力

五知众生种种欲力六知世间种种性力

七知一切道至力八得夙命智力

九得天眼能观一切力十得漏尽智力

   菩萨十地

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

焰慧地现前地难胜地

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法云地

   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

触受爱取有

生老病死忧

悲苦恼我者生者

寿者命者有情者飬育者众数者

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

使受者见者知者

   十八不共法

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意无失

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巳舍

七欲无八精进无九念无

十慧无十一解脱无十二见知无

十三身业十四口业十五意业

十六身去不了十七来知不行十八现在不在

   二十空

内空外空内外空

空空大空小空

胜义空有为空为空

毕竟空际空散空

変异空本性空自相空

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

性空自性空性自性空

  修行快捷方式

元城先生曰,孔佛之言相为终始,孔言毋意毋心毋固毋我,佛言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其言若出一人,其心亦一揆世人,动辄诋毁佛法,殊不知刍尧之言,圣人择焉,佛法亦教人为善之一端,岂不及于刍尧之言乎

   三教归一图

  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视不见我听,出入定中神自在圆光正

不得闻离种,处莫思焉存守有常为

种□名为妙道,乐永刼教君达圣仙

  儒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视听不用耳目卒不,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能逃耳目之用必使,大而化之之谓圣

心合于气气合于神,圣而不可测之谓神

  释 

圆斍真如与生俱生

若以色见我以音员陁陁光灿灿明了了

求我是人行邪活泼泼如百千灯光

道不能见如来 坏杂

  长者李公 一字六相 

(李长者华严经合论)欢喜地中六相义此一字中有六相一切字一切法皆有此六相善见者得智旡碍揔持门于诸法不滞有旡断常等障可以离情照之可见此六字义阙一即理智不圆是初欢喜地中观通世间一切法门故此六字有三对一揔别一对二同异一对三成坏一对揔不相离不可废一留一亦不可双立双舍揔是断常生今以人类之余可准知

  少传晁公 斍字三说   

(晁少传法藏碎金录)斍之一字,予有三说,随其浅深而分也,一者斍触之,斍谓一切,含灵凡有身之所触旡不知也,二者斍悟之,斍谓一切明哲凡有事之,所悟旡不辨也,三者斍照之,斍谓一切大圣凡有性之所至旡不通也,前二斍名曰俗,斍一凡一智,后一斍名曰真斍入神之,见亦名正斍,大斍圆斍谓十方三世之中,数之物不见之也,数之事不知之也

  修心宝鉴

尚书吏部郎中直昭文馆陆轸述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夫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因详之一身之,中日有善恶所涉善事类属于阳,所谓君子也,所涉恶事类属于阴所谓小人也,别而白之足可鉴焉。

○阳之类二十四

焚香读诵斋戒

公忠正直孝义

仁慈谦逊忍辱

节俭淳素恬静

好生修炼嗽咽

勤恪廉洁喜乐

赈済目怱怏调畅

康宁远色薄滋味

○阴之类三十二

好杀嗔恚强梁

残害暴虐五逆

谄佞邪僻贪滥

私曲阿党侵欺

偷窃骄僣诳妄

诈伪憎鄙毁谤

冒渎狡猾骂詈

怨恨忧愁躁挠

赌博悭恡臭秽

昏浊慵惰劳苦

多嗜恣耽酒肉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苟能鉴悟自勤是习诸善属于阳类从微至着积而成德所谓受之以益必增弄而延年德业大者出三界不受轮回中者入洞府充仙官下者隶地府为真宰

(太易曰)恶不积不足以身鉴之前目常须警戒旡令沾染迷而自犯是习诸恶属于阴类从微至着积而成贼所谓受之以损必折弄而取亡罪业大者入地狱中者堕畜生下者为厉鬼

  锁猿心

传大士

猿心颂

由来心相本旡形

逐境如猿谩得名

用意羁縻终莫测

但能息念自然平

  放下心

庞居士

放心颂

谁知只这一点子

累刼众生被他使

若还持起万缘生

放下全旡些事

  悟此心

了禅师

悟心颂

外看三点如星布

中有横钩似月斜

迷则披毛从此得

悟之作佛也由他

  去蛇心

朴和尚

蛇心颂

外谈佛事若堪夸

孰料中藏毒似蛇

傥解反将心应口

罪根随福生芽

  炼性诀

(西山记)真人曰,虽常服饵而未明,炼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炼性之道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因遗宝书八字于尘凡中,含六十四诀,反复循环自有穷之玄理。

  修真术

(神仙传)纯阳真人周游三界誓度百人,遂以至道之妙旨留题连环八字于青城白石山石壁之上,开悟凡夫肉□倘默会此理,纵未能冲文上升,亦可度厄延年长生久视。

  息命经

(修行记)凡欲养体先须养胃,凡欲养胃先湏养心,凡欲养心先湏养神,凡欲养神先湏养气,凡欲养气先湏养精,凡欲养精先湏养性,凡欲养性先湏养智,是谓息命之经也。

  观心颂

(大藏经)东震初祖达磨尊者,示相南天竺国王之大子于诸法性,顿得通量慱道时至,只履西帰主正法眼藏以妙悟发真度越圣,凡者只此二十字耳正诵回文皆有义谛。

  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干卦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中庸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凡发言行事苟能省戒以加谨又何有过累之愆乎(赞曰),谨之为法防患未兆动,先审思言行,枢要如人宵征前驱秉爝进不忧虞险夷必照。

  忍

(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麟德中,高宗封泰山幸其宅,问公艺所以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余以进意,谓宗族所以不恊由尊长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礼节,或有不备,更相责望遂为乖争,苟能相与忍之,则家道雍睦矣。

  戒

(王龙舒)以为佛家五戒,即儒者五常,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以昏性智也,苟自利忘人亦为不仁,微事失宜亦为不义,言貌旡法亦为非礼,省巳不尽亦为不智,应人谬谈亦为不信,五常之当戒,如此儒释之教岂有异哉。

  参禅

参请问道戒律为先,既非离过防非何以成佛,作祖受戒之法,应备三衣钵,具新凈衣物如新衣,洗染令净入坛,受戒不得借衣钵,一心专注慎勿异缘若衣钵,虽登坛受戒并不得戒,既受闻戒应受菩萨戒乃大法之渐也。

  护戒

受戒之后,常应守护,宁有法死不法生,如小乘四分律,四波罗夷卜,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才八萨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一百众斈七诤大乘,梵纲轻十重四十八轻,并须读诵戒饮食财色,经云持戒如护明珠。

  道具

将入丛林,先辨道具,所谓为山笠柱杖戒刀祠部筒钵橐鞋袋脚布枕子钤口鞋脚絣,前后包布白绢复包绦包枕袋,盖包小油单柿油单布卧单绵被净巾三条小凈瓶浴巾浴裙,函柜小鏁如茶器其余衣物并随豊俭。

  装包

前包内安僧衣偏衫夹袄背心及凈衣后,包安被单绵衣触衣之类,先用白绢复,复讫入包,包枕袋内,安浴巾浴裙笠子内,安圣像经文茶器之类,装包之法当,系裙在偏衫之上,先上前包,次系包枕,次打后包,次络右肩,挂钵于左腋下,钵口向身,次左肩挂鞋袋于右腋下,先插戒刀于右腋下,次插祠部筒于左腋下,次系包绦戴笠之法右手仰,把笠缘提起旋转安顶上平戴,为最下笠之法亦仰手旋转下之,只用右手仰把笠缘当右肩提之,拄杖之法有枝者为触头枝者,为凈头行时凈头在前右手携之,如下笠时在左手内路上逢人如略,问讯仰右手把拄杖仰右手下,笠敛杖笠当胷,离寺之法与同袍叙别讫于三门外檐下,上笠入寺之法于三门外檐下,下笠左携杖右提笠。

  挂搭

具威仪由祠部于堂司相看寻行者报维那云新到相看相见各触礼三拜乃各人依戒腊次第呈祠部维那收讫送出堂司云请上座帰堂新到于僧堂前南颊而入圣僧前立定大展三拜维那依戒腊上床历讫令行者箱祠部相随入堂新到起身维那次弟过祠部讫维郡出新到归寮寻寮主相见挂搭讫常在寮内及僧堂守待请与不得闲游免令寻觅若欲起离湏守堂仪半月并点入寮茶讫或圣节上殿罢临行告白寮主并上下房方可去也

  赴堂

粥饭坐位湏依戒腊资次早晨开凈之后斎时三下巳前先于食位就坐候长板鸣及打三下即起身下钵放钵须当上肩打木鱼巳后并不得入堂上床之法先以右手敛右边衣由压定复以左手敛右由略提起然后两手提面前袈裟次并以左手提之即踏床近里坐然后弃鞋展钵以两手开钵单覆右手把向身单缘盖钵盂上即仰左手取钵安单上展之不得作次受食应量而受不得有余

  茶汤

院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慢易既受请巳湏知先赴某次赴某后赴某闻鼓板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免致仓皇错乱

  因缘

或半月堂仪罢或一二日茶汤罢各随住持人建立于入室前相看侍者咨闻请话侍者报讫然后入

  入室

或分廊或分寮或隔日或排日或早或晚各随住持人建立入室时到侍者令行者装香当面设拜席竟咨禀住持人如有指挥入室则挂入室牌大众入室竟侍者入室仍卷席不退晓谕侍者非要切事务不得通报

  上堂

如遇公界上堂早参粥罢不放参天明开凈首座率大众坐堂闻一通鼓首座大众上法堂二通鼓知事赴参三通鼓侍者报覆住持人出大众普同问讯茶罢住持人起打下堂锺

  廵寮

堂上挂廵寮牌寮中寮主首座设坐位香或参或辝祗候住持人近鸣板集众于寮外排立参随住持人入寮也

  迎接

近上尊宿入院预先集众门首相迎大众请上法堂接官之法知事在三门外首座巳下在三门内从外为上送官之法首座大众从内为上如接官员住持人在法堂上

  结夏

行脚人欲就处所结夏须半月前挂搭所贵茶汤□事不至仓卒四月十四日斎后挂念诵牌至晚知事预满香花法事于土地前集众念诵知事预令行者祗候才闻再法事即打鼓堂司预设戒腊牌香花供飬次第廵堂就位坐知事人行法事念诵巳前先写搒呈首座请之十五日粥前知事法眷等来方丈内人事如住持人隔宿免即免也

  觧夏

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茶汤来日升堂人事并同结夏惟辟状语异知事头首云众中兄弟行脚须茶汤罢方随意

  旦过

入门先问旦过所在入寮解卸讫具威仪到客位云暂到相看知客出各触礼三拜而辝去

  东凈

欲上东司应须预往勿致临时内逼仓卒乃迭袈娑安寮中案上或凈竿上即先披挂子然后左臂搭手巾不得由尊殿经过于东司近外凈竿上安挂子手巾讫卷裙迭偏于犹东司前竿上仍置偏衫于裙上乂腰绦系之一以记号二恐堕地右手携瓶诣厕弃鞋亦须斉整轻手掩门祗手放瓶临厕弹指三下以警噉粪之鬼不得涕唾狼藉努气作厕筹划地隔门壁共人笑语洗净之法冷水为上如用热汤引生肠风右手提瓶左手用水不得泼水污地

  坐禅

欲坐禅时于闲静厚敷坐物宽系肚带令威仪斉整然后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月坒上左足安右月坒上或半跏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巳次以右足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次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文身前欠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斈斍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msfq/9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