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重大节日 >> 正文 >> 正文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隐藏需求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20/8/26
许久没有见面,小管家今天给大家普及以下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以及隐藏的需求。我们在课本上消费动机或营销方面会有这个理论。

1

理论介绍

开始之前我们先介绍以下马斯洛先生,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始人,提出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著作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到达的境界》等。该理论是年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影响了一代代的心理学者和管理企业家,通过时间的磨砺,五层需求理论逐渐演变称七层的需求理论。

对比

2

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了解隐藏现象之前整体观看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中看出需求层次理论的缺点,从深层探索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3

五项需求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4

隐藏需求---自我超越

在《Z理论》中,马斯洛区分了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它是这样一种过程:不断地实现潜能,完成天职、命运或禀性,承认个人的内在天性,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这种人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超越型自我实现则是指超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种人更多地意识到存在的王国,生活在存在水平即目的水平或内在价值水平,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支配,经常有统一的意识或高原体验(plateauexperiences),也曾经有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s),并伴随着启示或对宇宙人生的领悟。

因此,在马斯洛看来,有两种不同水平的自我实现者,一种是个人水平上的,另一种是超个人水平上的,前者主要是人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者主要是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马斯洛对超越水平上的自我实现者(以下简称超越者)的人格特征的描述,是他为超个人心理学所做的奠基性工作之一。

马斯洛发现,超越者不仅存在于宗教界人士、诗人、知识界人士、音乐家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企业家、事业家、经理、教育家、政界人物中。他详细访谈和观察过三、四十人,对另外一、二百人也进行了一般的交谈和研究。他承认,他对超越者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接触而不是审慎的、最后的研究,不一定合乎正规印证的科学的要求。其样本也只集中于他所认为的最好的样本上,不一定有很高的代表性。故而其研究结果只能算作前科学的。但他强调,他的每一个论点都是可以加以验证的。

两种水平的自我实现者均具有前述自我实现者的全部描述特征。不同的是,高峰体验、高原体验与存在认知在超越者身上存在着或较多地存在着,而在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者身上则不存在或只有较少的存在。除此以外,超越者还较多地具有下列特征:(1)对于超越者,高峰体验和高原体验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制高点,是生命的见证和生活的最宝贵的方面。(2)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能较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3)超越者能在实际的、日常的缺失水平上观察事物的同时,也看到一切事物中神圣的一面,能随意地使每一件事物神圣化,即从永恒的方面观察事物。(4)超越者更自觉地和有意识地受超越性动机的支配。存在价值,如真理、完善、美、善良、统一、二歧超越等是他们的主要或动机。等等。马斯洛共列举了23种特征。⑤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积极的、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在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本性。精神具有自然主义的意义,无需任何宗教的或形而上学的假设。

马斯洛的工作和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人本心理学如何向超个人心理学自然发展的见证。马斯洛以研究成为一个充分发展的人(fullyhuman)意味着什么开始,以探索超个人问题结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3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