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
可以说是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
▽
今天要介绍一个世界文学史上拖延症的扛把子,他会是谁?那必须得是四百多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笔下的悲情王子——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一个高贵英俊而又聪明的贵族青年,就像奥菲莉亚口中夸赞的那样:“朝士的相貌,军曹的武艺、学者的口才,一国之君的辉煌前途,万人楷模的翩翩风度,显赫的至高尊严……”
为什么说哈姆雷特是“复仇拖延者”?早在年,英国的汉莫就指出:哈姆雷特知道了父亲死亡的真相,在杀父之仇的冲击下,他从过去单纯高贵的生活中惊醒,看到了生活丑恶的一面,也因此产生了必报此仇的念头。可他却到第四幕才真正的报仇,杀了他的杀父仇人,可却也因此失去了自己性命。
很多喜爱这个角色的读者或剧迷都多少会为他感到惋惜,就因为他一再地拖延复仇时间,甚至错过了最佳的复仇时间,最终只能与凶手叔父同归于尽,书写了历史上的悲剧绝唱。
哈姆雷特的迟疑和等待,成了整部作品最大的谜,因此在过去的年里,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回答。
1“剧情需要说”汉莫自己提出“剧情需要说”。他认为如果哈姆雷特一上来杀死叔叔,戏就没法往下演了。为了剧情需要,莎士比亚要哈姆雷特一再拖延。2“气质秉性说”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提出“气质秉性说”。他认为“莎士比亚的意思是要表现一个伟大的事业承担在一个不适宜胜任的人身上的结果……这是一棵橡树种植在一个高贵的盆子里,而这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伸长,花盆便破碎了。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他既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
3“思想过剩说”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年提出“思想过剩说”。他认为哈姆雷特过于深思熟虑,想得过头,就不能积极行动。
4“性格忧郁说”别林斯基于年、马克思于年提出“性格忧郁说”。他们认为哈姆雷特的延宕主要是自身性格忧郁带来的,所以,大家一说起哈姆雷特就称他为“忧郁的丹麦王子”,一个性格过于忧郁的人缺乏行动能力。
5“暴露罪恶说”魏尔德在19世纪中叶提出“暴露罪恶说”。他认为哈姆雷特不只是杀死叔叔,还要在杀他之前暴露他的罪恶,让他的罪行大白于天下,这样复仇就比较名正言顺了。
6“精神失常说”年,罗艾在《莎士比亚关于疯狂的描写》提出“精神失常说”。他干脆认为哈姆雷特不是装疯,他真疯了,一个疯子缺少前后一贯的行动能力。7“厌世主义说”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厌世主义说”。他认为哈姆雷特既没勇气自杀,又打不起精神复仇,根源在于他是一个厌世主义者。
8“自私怀疑说”屠格涅夫在19世纪末提出“自私怀疑说”。他认为和堂吉诃德相比,哈姆雷特过于自私,翻来覆去只想到自己,对一切都加以怀疑,因此,他永远不会像堂吉诃德那样勇往直前、不顾一切去行动。
9“恋母情节说”弗洛伊德和琼斯等提出“恋母情节说”。他认为哈姆雷特潜意识里有“杀父恋母”的愿望,而他叔叔替他实现了这个羞于启齿的愿望,他叔叔就成了他的另一个“自我”,他杀死叔叔就等于杀死自己。
10“人文主义说”苏联最负盛名的莎学专家阿尼克斯特年提出“人文主义说”,这也是中国莎学界最为流行的观点。他认为“哈姆雷特是个人文主义者,他所生活的世界很像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哈姆雷特的形象是一个艺术的概括,他典型地体现了先进的人们,这些先进的人们为了把人类从压迫中解放出来,热烈地寻求途径和方法”,“哈姆雷特事实上是位战士,是一场解放人类的光荣战斗中的一员战士”,他不能找到“改造世界的现实途径”,再加上他身上的弱点,都是“由于时代条件所局限”,这造成了他的延宕。
但其实,“复仇”这一主题天然地带有悲剧性质。复仇的过程就是流血、杀戮的过程,即使复仇的结局能令人大快人心,但在其进程中,复仇主体难免要以“较小的毁灭”为代价来换取仇冤的昭雪。父亲被叔叔谋害、叔叔与母亲结婚、错杀心爱之人的父亲、母亲误喝毒酒死去、爱人奥菲莉娅自杀...这一桩桩事件为《哈姆雷特》增添了浓重的悲剧色彩。哈姆雷特本是一个杰出向上的优秀青年,但是命运把他卷进复仇的事业里,让他不得不去杀人。哈姆雷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举起复仇之剑,也是对人文精神无奈宣战的悲剧。回到现代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没有这么多理由让自己犹豫不决,并不是人人都是哈姆雷特。李六乙×胡军×濮存昕×卢芳
力献莎翁经典
《哈姆雷特》
继《李尔王》之后
中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戏剧导演李六乙
又一莎翁力作
打破传统,走入深邃诗性的精神旅程酷
李六乙、迈克尔·西蒙、张叔平强强联手
国际主创阵容打造
《哈姆雷特》世界顶尖视觉语言
话剧《哈姆雷特》由著名戏剧导演李六乙执导、瑞士籍德国设计师迈克尔·西蒙担任舞美设计,并由香港殿堂级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师张叔平担任服装设计。话剧《哈姆雷特》是李六乙导演继话剧《李尔王》后执导的第二部莎士比亚作品,也是受邀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莎剧舞台本翻译计划”而作。
1
“无论是此前上演的《李尔王》还是即将到来的《哈姆雷特》,无论是文本翻译还是舞台演出,都会让从业者和观众对莎士比亚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不会丢掉传统和历史,又更加注重当代和未来。当代的艺术家面对经典和传统应该如此敬畏、承担责任。所以我们有了这次的《哈姆雷特》。”
——话剧《哈姆雷特》导演李六乙
担任话剧《哈姆雷特》舞美设计的艺术家迈克尔·西蒙已与李六乙导演合作过两部作品,其中就包括国家大剧院与北京李六乙戏剧工作室联合制作的话剧《李尔王》。在迈克尔·西蒙看来,他们是互相信任的好朋友,更是共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伙伴。虽然二人都是舞台创作领域的翘楚,但面对这样一部既“新”又“老”的世界经典,在前期工作中,二人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主创则是服装设计师张叔平。他不仅是香港的殿堂级美术指导,还是电影导演王家卫所有电影的美术指导。张叔平曾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曾四夺金像奖、两夺金马奖,并凭借《花样年华》和《一代宗师》先后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成就奖及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面对《哈姆雷特》这样的经典文本,同时需要在舞台上帮助中国演员重现丹麦贵族并通过服装造型呈现出这部剧作的复杂性,具有极高艺术造诣和才华禀赋的张叔平将为观众带来独特而东方的“哈姆雷特”。
胡军、濮存昕、卢芳戏剧铁三角舞台重逢
精湛演绎共同打造莎剧经典
在此版《哈姆雷特》中饰演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是著名演员胡军,在影视剧中有着出色表现的他是观众眼里名副其实的“演技派”。在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荧幕形象之外,胡军对戏剧舞台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也曾在话剧《原野》《人民公敌》《鸟人》中有过精彩的演绎。
1
“胡军是中国非常优秀的职业话剧演员,他在校和毕业后演过很多经典话剧作品,我对他非常有信心。在中国人饰演的莎士比亚角色中,胡军的‘哈姆雷特’将是里程碑式的呈现。”
——话剧《哈姆雷特》导演李六乙
对于一名话剧演员而言,能够饰演哈姆雷特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标志,这个角色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它令人兴奋又充满压力。
1
“‘哈姆雷特’是演员的标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排演的《哈姆雷特》都有各自的精神需要去传承。他属于全人类,是人性化的存在,凡是人性的东西都不会过时,他永葆生命力。”
——胡军
在剧中饰演克劳狄斯和老王鬼魂的是著名戏剧演员濮存昕。他曾在林兆华执导的《哈姆雷特》中饰演过哈姆雷特,那一版中的掘墓人正是由胡军饰演。
濮存昕是中国演出莎士比亚和契诃夫作品最多的演员,他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专访时说:“莎士比亚的文本是全世界的宝贵财产。往大了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两百年后还有人知道莎士比亚。不仅英国人在演,中国人在演,全世界每个角落都在演。中国人对莎士比亚要有自己的解读,这种解读离不开莎士比亚的文本,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文化,结合中国创作者们的生命状态去发现。这一定是中国式的、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作品。”
1
“叔父(丹麦国王)这个角色对我的吸引力何在呢?我觉得可能是经典作品中对人性罪恶的揭露和剖析。忏悔、反省、内疚、挣扎,这是复杂人性的一部分。我想去接近它,那种出现罪恶之后寻找理由继续错下去、没有回归路的这种回不了头的痛苦。因此当我看到各个版本中对丹麦国王忏悔的演绎时,我自己也很愿意再去诠释它。这是角色给演员点燃的兴趣,我觉得这也是演员的幸运。”
——濮存昕
曾先后参演了《茶馆》《白鹿原》《樱桃园》等作品的话剧演员卢芳将在此版《哈姆雷特》中一人分饰奥菲利亚和王后两角。这不仅对于演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导演李六乙在舞台艺术呈现上的新探索:“我不会去寻求简单的外部方式完成人物的变换,在这部剧中,我要求卢芳完完全全用表演本身去实现。这是一次冒险,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做。”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李六乙执导话剧《李尔王》中饰演爱德格的青年演员荆浩也将在《哈姆雷特》中饰演雷亚提斯一角,敬请期待!
*图文素材整合于网络
李六乙×胡军×濮存昕×卢芳
力献莎翁经典《哈姆雷特》
——北京李六乙戏剧工作室和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联袂呈现
演出时间:
年7月30日-8月1日
(周四-六)19:30
演出地点:
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票价:
VIP
*演出时长:
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每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jt/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