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无意攻击一个观点或否定一个观点,只是提供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多一个属性看待事物,可以更加接近于如是的观察。
——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这段来自百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一个重要缺陷,它以人类个体来划分需求,而忽略了整体效应。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人们很难去追求“舍身取义”,很难去“为法捐躯”,大家都活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里。
有自私心重的人,会借着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强行为自己的物质生活霸占资源,甚至不惜曲解道义,夺人慧命。
在一个不崇尚智慧与精神生活的国家,人们会越来越陷入思想的无明中,因无明重,造作种种的互相伤害和种种恶因,又加辗转,痛苦倍增。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相对适用性,马斯洛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下层人民生活的需求,但不适合将这种理论广为传播。
用《金刚经》里的话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着了“我相”和着了“人相”。
有违大乘发心的观点,一旦流行,就会对大众的大乘发心有负面影响,从而给社会整体带来不利。
以慈修身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ls/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