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约在公元前年左右,马其顿地区开始建国,此地区分为高低两地,低地有两条大河及平原,住民近似传统希腊人,但仍较为原始,保留了一些当时已经少见的贵族及封建制度。高地为丘陵地带,近似色雷斯人。统治着下马其顿的阿基德王朝初始只是不起眼的势力,在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马其顿君主始终左右摇摆才艰难的生存下来,后阿基德王朝曾被林克斯提斯王朝短暂取代而又再次中兴。公元前年,亚历山大一世的孙子,此时的阿基德王朝君主,65岁的阿敏塔斯老来得子,生下了熟知的亚历山大大帝之父——腓力。不久后,阿敏塔斯的妻子与托勒密通奸,后者攫取了马其顿的实权,第一继承人阿敏塔斯长子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托勒密成为第二继承人佩迪卡斯的摄政,而年仅15岁的腓力被送到当时迅速崛起的底比斯做人质以结同盟。在底比斯期间,腓力接触到了当时全希腊最好的军事家厄帕米农达斯。公元前年,佩迪卡斯成年后处死了托勒密,正式亲政,而腓力也得以归国,马其顿的政治动乱得以平息。公元前年,佩迪卡斯是一位颇有治国才能的君主,但他在一次出征中兵败被杀,腓力正式继位。腓力在风声鹤唳中继位,此时北方蛮族蠢蠢欲动,而西方则正趁佩迪卡斯兵败大举入侵。国内腓力的几个异母兄弟以及其他几个野心家联络各大势力意图发动政变。年轻的腓力果敢的通过外交手段,贿赂了多方势力,全部阴谋叛乱者在极短时间内都被扼杀。次年,腓力组建了他所精选训练的新式步兵1万、骑兵六百,与宿敌西方的伊利里亚人展开了决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此后,腓力的主要对方则是已经日渐虚弱的雅典。公元前年,腓力迎娶了第3任正妻,马其顿南部城邦伊庇鲁斯的公主,日后亚历山大之母,性格强势的奥林匹娅斯。公元前年,腓力借机入侵了克瑞尼德斯——重要的黄金产地,马其顿的金库得以暴涨,为他的巨额外交贿赂政策与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至此,腓力继位短短四年,一个新的强权马其顿得以崛起
第二章
亚历山大年少时曾被他的体能老师,斯巴达人列奥尼达斯指责浪费香料,亚历山大在征服了波斯之后赐予了这位老师香料达18吨之多,此事证明了亚历山大隐忍而睚眦必报的性格特点。公元前年,时年13岁的亚历山大迎来了他最重要的的导师,也是他父亲的发小,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年,腓力正式与雅典决裂,雅典组建了反腓力同盟,甚至波斯也支持雅典,马其顿开始了针对希腊半岛霸权的最终决战。
第三章
公元前年8月4日,腓力与雅典联军进行大决战,此役雅典联军中包含了底比斯圣队,即当年战胜斯巴达,腓力所效仿的军队。腓力同样使用了斜线战术,战术素养较差的雅典公民军首先出现空挡,亚历山大负责骑兵对空挡冲击,最终取得大胜,终结了雅典独立城邦的历史,史称喀罗尼亚战役。之后腓力组建了泛希腊同盟,马其顿理所当然的成为领导者,同盟在名义上保证了各城邦的独立自治,但仍需要提供兵役义务,随后腓力开始着手准备远征波斯。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腓力后院失火,他迎娶了新的妻子并废黜了正妻奥林匹娅斯(腓力曾娶第4任妻子时并没有废正妻)并散步流言说亚历山大是私生子,父子关系一度破裂势同水火。之后腓力的新欢妻子成功为其产下一位男婴,亚历山大的位置岌岌可危,就在一次腓力纳婿的婚礼庆典过后的竞技比赛的入场仪式中,腓力遇刺身亡。凶手名叫保萨尼阿斯,他曾是腓力的同性情人,不满腓力对他的冷遇怀恨在心,他在事后被成功追捕,不过普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工具,因为刺杀后早已为其安排了逃跑的马匹,而成功逮捕并刺杀他的三位卫兵均是亚历山大的亲信。幕后凶手极有可能是奥林匹亚斯与亚历山大。
第四章
亚历山大采取雷厉风行的做法成功上位,国内的反叛及潜在的王位威胁者被他处决,不承认新国王的希腊城邦被他大兵压境所恫吓,其中比较棘手而关键的是解决掉已经远在亚洲的先遣部队的几位大将,其中有帕美尼翁,阿塔罗斯,阿敏塔斯。帕美尼翁可谓是腓力最得力的心腹,他很快转而支持亚历山大,为此亚历山大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远征初期很多关键位置的军官皆是帕美尼翁派系的成员。亚历山大大帝在出征之前还要安顿好边境线,尤其是西北两方向的蛮族,亚历山大大帝一度推进至多瑙河畔,其中在对付西方老对手伊利里亚人之时曾被包围,亚历山大大帝先是采取虚张声势的计策来练兵引来蛮族围观再发动奇袭突破了包围圈,进而在密林中暗伏,料定蛮族以为他已经走远而松懈了警备,再次发动奇袭,最终西方问题得以解决,截至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十年,西方的格利亚里人始终元气没有恢复。就在亚历山大大帝肃清后院之时,希腊本土再发叛乱,各地阴谋夺权,城邦散播谣言亚历山大大帝已死,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回国,软骨头们很快再次投诚,不过底比斯例外,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为自由而战,最终底比斯城邦历史终结于公元前年9月,全体底比斯公民被卖身为奴,领土被瓜分殆尽。
第五章
终于,亚历山大大帝可以开始进行远征了,他迫不及待不仅是为了扬名立万的冲动,也因马其顿的财政早已破产,他必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掠夺来填补空缺。公元前早春,亚历山大大帝正式出征,队伍大约五万人其中骑兵,主体是马其顿与色萨利人(色萨利与马其顿关系紧密,盛产骁勇骑兵)希腊同盟仅贡献了总兵力不到8分之一,与此相对的是,有5万名希腊雇佣兵在为波斯而战。亚历山大大帝很快便成功渡过海峡进入亚洲,波斯方面并没有在亚历山大大帝最薄弱的海上进攻,波斯方面总督错误的认为此次危机可以在地方上解决。格拉尼克斯河战役是双方首次正式会战,双方兵力大体相当,波斯方面骑兵是马其顿的两倍,但步兵劣势,双方一度激战,亚历山大身先士卒而负伤杀敌,最终波斯全面溃败,马其顿仅损伤不足百人。旗开得胜的关键性一战
第六章
随后亚历山大大帝拿下了爱奥尼亚地区的名城米利都,解散主体由希腊同盟组成的,而亚历山大大帝无法信任也无法负担的海军,这种做法决定了亚历山大大帝日后的战略,即他要占领亚洲乃至埃及的一系列主要港口才能避免波斯利用海军从其背后发动攻击。亚历山大大帝帮助阿达女王成功复国,拿下了她被夺走的王都哈利卡那索斯,驻守此城的是希腊佣兵将军门农,此人颇有将才,亚历山大大帝吃了不少苦头。最终女王收亚历山大大帝为义子,他获得了这个王国的继承权。此后亚历山大大帝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太棘手的抵抗,多是制服一些顽抗的小城邦与山贼。门农将军收到了波斯王的大笔资金资源在希腊半岛进行侵袭活动似乎会给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门农却出乎意料的生病暴毙,后继无人,波斯的希腊战略就此乏力。伊索斯会战是亚历山大大帝与大流士的正面交锋,波斯大军估计有十万之多,其中希腊雇佣军可能多达三万,战争局势一度对亚历山大大帝不利,仅有他本人率领的右翼有一定优势,也因冲锋过猛留下了空挡。关键时刻,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的右翼直捣黄龙,对坐镇中军的大流士猛攻,大流士一度兵荒马乱,不得不逃离战场,此次逃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波斯军队瞬间溃散,紧接着就是马其顿的无情追击。伊索斯会战亚历山大大帝再次取得完胜。
第七章
黎凡特地区腓尼基人所建的提尔城仗着地势一度给没有海军的亚历山大大帝带来的相当的麻烦,就在局势焦灼的情况下,一直支持下风波斯的腓尼基人开始大范围投靠亚历山大大帝,解决了亚历山大大帝的海军问题。最终亚历山大大帝拿下了围攻半年之久的提尔城,并几乎将之屠戮殆尽。有了海军便可以随时从海岸线得到补给,因此穿越沙漠成为可能,亚历山大大帝下一站便是埃及,途中在加沙遇到了小小的抵抗。埃及一直被波斯残酷的统治,波斯人蔑视埃及的信仰始终不得人心,亚历山大大帝此次是真正的解放者姿态兵不血刃的入主埃及,并建立了以他命名的两百多所城市中最为著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城,以取代被他焚毁的提尔城,成为新的贸易枢纽。公元前年9月30日,亚历山大大帝与大流士的第二次决战---高加米拉战役打响,此役马其顿扩军至五万,波斯则近十万,且多是重装骑兵,骑兵数量大约是马其顿的五倍。波斯方面尝试利用数量优势进行两翼包抄作战,不料两翼均被数量远远不如本方的希腊军缠住,亚历山大大帝借此机会再次对空虚的中军进行冲击,大流士再一次的落荒而逃,波斯再一次的溃败。最终希腊方面损失近千人,而波斯则死伤过半。
第八章
高加米拉会战得胜并不意味着亚历山大大帝真正成为亚洲之王,他还有广袤的波斯东部没有征服,此外占领区中巴比伦与埃及长期受到波斯压迫很欢迎亚历山大大帝,黎凡特地区的腓尼基人可以靠暴力手段,但是争取到波斯人的支持并不简单。将士们也获得了大批的战利品,一个个醉生梦死,战斗激情大打折扣。当亚历山大大帝入住波斯波利斯,这座波斯的宗教圣地之时,试图友好的被波斯贵族接受的计划失败了,最终希腊人洗劫焚毁了这座城市。希腊远征波斯的目的也就此终结,不少人被遣散回国,另一只纯粹的雇佣军组建了起来,跟随亚历山大大帝一起进行更远的东征在不久后,大流士流亡集团军变而被处死,如此一来远征军又没了进军的理由,亚历山大大帝也一直在拉拢波斯贵族,他本人也越来越波斯化引来了军中保守分子的不满,亚历山大大帝对军队的把控越来越弱。这期间另一件大事便是亚历山大大帝借机清洗了帕美尼翁以及他仅存的儿子菲罗塔斯,还有其他一些他一直忌惮而没有下手的人物,如林克斯提斯的亚历山大。
第九章
就在亚历山大大帝即将接近背叛大流士自立为王的弑君者贝索斯时,后者也遭到了背叛,其部下向亚历山大大帝投诚交出了贝索斯,不过这投诚的部下毫无忠诚,不久后再次背叛亚历山大大帝,并展开了一些列的游击战,他叫斯皮塔美涅斯,堪称是罗德岛的门农后亚历山大大帝最大的麻烦。亚历山大大帝军中长期征战导致思乡心切,大批老板归国导致兵力下降,亚历山大大帝阵中出现了少见了两次惨败。亚历山大大帝也被不断的各地叛乱弄得不胜其烦,终日饮酒麻醉,在一次聚餐中发生了口角,一直追随他的保守派心腹克雷托斯公开的批评了他,亚历山大大帝失控用标枪刺死了他。斯皮塔美涅斯足足利用游击战拖延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计划两年之久,最终他同样死于背叛,死于厌烦了终日流亡的妻子的背叛。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东北边境最终的两个行省后,他迎娶了当地贵族的一位千金,名叫罗克娜娜。在印度,亚历山大大帝进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杰赫勒姆河战役。此役印度地方王国君主波罗斯统兵近五万,趁雨季抢先占领了唯一的渡河口。亚历山大大帝采取了暗渡陈仓的战术,分兵在他处强渡河发动奇袭,两军随后在平原决战。印度方面有数量不少的大象,亚历山大大帝采取钓鱼战术,故意用人数较少的一翼引诱对方采取包围战术,然后再进行反包围从后方击破。即便如此,印度特有的强弓与象兵也给马其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最终印度军几乎全军覆没,马其顿损失多达.。而印度国王波罗斯赢得了亚历山大大帝极大的尊重,成为他新的盟友。印度雨季恼人的环境与对抗象兵的恐惧终于达到了马其顿士兵的极限,士兵集体罢兵休战,亚历山大大帝三番五次的威逼利诱也没有办法,最终亚历山大大帝的扩张脚步就此终结。
第十章
亚历山大并没有按照来时的路线返回,又面临了一系列的恶战,而低迷的士气使得他本人不得不身先士卒,在一次攻城战中他被标枪刺入胸部险些死亡,他始终没有彻底痊愈。亚历山大大帝对印度的征战只能算是侵袭而谈不上征服,他的军队一离开,对印度的控制便土崩瓦解,一位叫旃陀罗笈多的刹帝利贵族领导了反抗,并最终开创了孔雀王朝。亚历山大大帝选择了沿着印度洋海岸线归国,由海陆军协同补给,但陆军缺乏地理详情,加之此处多为沙漠,进军是灾难性的,各种有毒食物与中暑和脱水,导致随军8万五千人仅两万五千人逃出了这片死亡之地。归国后的亚历山大大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组建新军,大批年老退役的雇佣兵被遣返归国,大批波斯贵族融合进了军队。亚历山大大帝在筹划着他的西征,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不过在此之前他需要一支彻底服从的军队。亚历山大大帝另一项重要决策是废黜了担任后方马其顿摄政十年之久的安提帕特,有假说猜测亚历山大大帝之死是下毒,而安提帕特便是主要嫌疑人。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大帝的挚友赫淮斯提翁病故,亚历山大大帝悲痛欲绝。正是此月,亚历山大大帝之妻罗克娜娜怀孕了。公元前年5月29日,亚历山大大帝正筹划着征服阿拉伯半岛,他在晚会上饮过一杯葡萄酒后发出一声尖叫,随后是接连几天的高烧,亚历山大大帝坚持了十天,最终他留下了“传位给最强者”这句遗言后身亡。亚历山大大帝与赫淮斯提翁的死法非常相似,有假说指出为马钱子碱性中毒,供毒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侄子被亚历山大大帝处死,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些列东方正常亚里士多德也非常厌恶。主谋者可能是多位高级军官,有人指出仅仅是安提帕特与卡山德父子策划,显然不合理,因为赫淮斯提翁病故之时卡山德还没有到亚历山大大帝身边。亚历山大大帝一死他的帝国便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多位将军持续多年的混战,不久后卡山德处死了亚历山大大帝的遗腹子,阿基德王朝就此终结。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ls/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