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00,我们沿着一条马路走下山,准备离开舍夫沙万。车停在山下,我们登车前往得土安(Tetouan)。大约中午12:00到了得土安。车直接开到穆罕默德五世大街的一个广场边。广场非常漂亮。最瞩目的是广场背后的山上层层叠叠的白房子。在童话小镇舍夫沙万,我们见到的是灿烂的“天空蓝”。仅仅二个小时之后,我们见到的是碧蓝天空下耀眼的“白色”,真是感到了一股“视觉冲击”。太美了!得土安(又译为德土安),摩洛哥西北部城市,得土安省首府。人口32.05万()。在丹吉尔东南46公里,距地中海岸10公里。公元9世纪有阿拉伯人居住。14世纪由马里尼德王朝设防并建要塞,后被西班牙人摧毁。16世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摩尔人居此。年和年两度被西班牙占领,年归还摩洛哥。年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得土安是西班牙人与摩洛哥人共同建立起来的城市。所以它不像非洲城市,也不像摩洛哥城市,是一座欧化的阿拉伯人的非洲城市,堪称各种文化融合的范例。穆罕默德五世大街的东端就是哈桑二世皇宫广场(PlaceHassanII)。皇宫广场的东侧是皇宫。这座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建筑,建于17世纪,20世纪重新整修。皇宫不对外开放,四周用铁篱笆围着,军警戒备森严。据说国王每年秋天来此一次,绝大部分时间是空的。这是皇宫广场对面的一个建筑,左右两扇大门形如“法蒂玛之手”,大门上方各有一个霓虹灯,是摩洛哥国徽。法蒂玛(Fatima)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她是阿拉伯传说中的月女神,相传她的手可以治愈信徒们的一切疾病。所以法蒂玛之手(HandofFatima)在阿拉伯文化中是保佑平安、祈求健康的一个符号,阿拉伯人喜欢制作这个形状的金银饰品佩戴,作为他们的护身符。我在梅克内斯古粮仓的外墙上也见过摩洛哥国徽,印象很深。为此我介绍一下。盾形的摩洛哥国徽曾经是王徽,上面一轮光芒四射的金色太阳正普照白雪覆盖的阿特拉斯山,天空、国王和御座的意义包涵其中。山前的红土代表沙漠及火焰般灼热的烈日。盾徽两侧各绘有一只向着徽顶王冠攀登的雄狮,勇猛而威严。在国徽基部的金色饰带上,用阿拉伯文书写着《古兰经》中的一句教诲:“如果你们相助真主,他就相助你们”。哈桑二世皇宫广场东侧,不多远就是得土安的麦地那。我们跟着一位当地的导游进入麦地那,在迷宫一样的小巷里穿行。来此之前,刚在舍夫沙万的山上逛了两个小时,体力还未恢复,加上肚子也饿了,所以走起来有点累。转了很长时间,终于到了餐厅。这家餐厅里人很多,我们挤在一个角落里,吃的是当地餐。每当有新客人进餐厅,门口的两位乐师便会奏乐欢迎。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拉小提琴。餐后我们步行离开麦地那,结果发现餐厅到停车场并不远。原来当地导游是特意带我们逛一下得土安的麦地那。在摩洛哥,每一个城市都有麦地那,其中菲斯的麦地那最大最著名,所以去过菲斯再到别的城市,麦地那的吸引力就大大下降了。我们坐车离开得土安,前往丹吉尔(Tangier)。丹吉尔是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尔省省会,全国最大的旅游中心,人口约31万。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距亚欧大陆仅11到15公里,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考古学家研究证实,丹吉尔是公元前6世纪由腓尼基人所建造,被称为丁吉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当时的丹吉尔是腓尼基人的重要贸易站。腓尼基人建城后不久,克尔法克尔人将腓尼基人赶出了丹吉尔;不久,汪达尔人又将其占领;汪达尔人之后,罗马人也来到了这里,将丹吉尔变成了毛里塔尼亚丁吉塔那省首府;罗马人之后是拜占庭人;拜占庭人之后是西哥特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丹吉尔,将其改名为丹杰,意为“辽阔的海湾”,他们在这里一直呆到了15世纪;年,葡萄牙占领了这座城市;年,西班牙人又挤走了葡萄牙人;年后,丹吉尔又为英国侵占;直到年,摩洛哥才恢复了对丹吉尔的统治;但是年,法国将摩洛哥变为了自己的“保护国”,并将丹吉尔在年变为国际共管区,成为“国际自由城市”,由英、法、西、葡、意、比、荷、瑞典等欧洲8国和后来的美国代表组成共管委员会长期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占领)。年摩洛哥获得独立,同年,摩洛哥政府收回了丹吉尔的主权,“国际共管”状态被取消。年,摩洛哥宣布丹吉尔为自由港,年,丹吉尔被辟为自由贸易区。腓尼基人、克尔法克尔人、汪达尔人、罗马人、拜占庭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国际自由城市”,真的是兵家必争之地啊!我们要游览的赫尔克里溶洞(HerculesCaves)和斯帕特尔角(CapeSpartel)都在丹吉尔的西北角,面向大西洋。斯帕特尔角更是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我们先到赫尔克里溶洞。下车步行一段路就到了海边的一个广场。广场的一侧是一家咖啡馆。导游带着我们直奔赫尔克里溶洞。洞不大,从洞口抵达最里面只有约几十米,拐一个弯就看到朝向大海的洞口,透过洞口可以看到浩瀚的大海。洞口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洞穴已有年的历史,是千百年来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因此,赫尔克里溶洞也被叫做“非洲之洞”。Hercules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所以又称“大力神洞”。洞内左边部分是天然形成,右边则是近期人工凿挖出来。洞内有一个给游客拍照的摊位。有一对情侣穿着摩洛哥民族服装在拍照,我也蹭了一张。走出溶洞,到了广场边。眼前就是浩瀚无垠的大西洋。海边有许多人在钓鱼。我决定到海岸边看看,这里的海边不是沙滩,是礁石,高高低低,崎岖不平。一位年轻人用力把钓竿抛入海中。把钓竿安放好就可以坐着等待了。坐着等待的还有二位女士。也有拿着钓竿钓鱼的。岸边还有二位男士,坐在礁石上,直接生吃刚钓上来的海鲜。不知味道如何!接着我们前往斯帕特尔角。斯帕特尔角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点,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大西洋与地中海由此分界。这里有一座斯帕特尔灯塔,高高的灯塔面对辽阔浩瀚的大西洋,夜间塔顶灯光透亮,来往船只都要据此调整航向。灯塔周围是一个漂亮的小花园,给看门人5个迪拉姆,他就会把门打开放你进去。一片椰林。灯塔园里非常安静,而且能更近距离接触海角,更清晰地看清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分界线。拉近一点。回丹吉尔市区时,经过卡斯巴城堡(TangierCasbah)。卡斯巴城堡遗址位于丹吉尔的制高点,雄踞在旧城和海港之间。保存有古代的迎宾厅、清真寺、法庭、苏丹王宫和国库等。天快黑了,城堡的装饰灯亮了。附近还有一个港口清真寺(PortMosque)。离卡斯巴城堡不远就是我们入住的丹吉尔市中心阿尔莫哈德斯酒店(HotelAlmohadesCityCenterTanger)。今天够累的,早早休息了。杭州老魏
朋友的赞赏就是给我加油,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ls/3852.html
上一篇文章: 马塞卢机场通航在即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