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使“良药”化身为“毒药”;反过来,“毒药”使用恰当了,是否会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呢?
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有剧毒!它还有个耳熟能详的俗名——“砒霜”。
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巯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砒霜急性中毒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四肢痛性痉挛,少尿,无尿昏迷,抽搐等症状,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但正是这令人闻之色变的“毒药”,却是临床上作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及原发性肝癌晚期的“良药”。目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通过干扰巯基酶的活性,调控癌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阻碍细胞周期的进程,发挥其抗癌的生物学效应。
药师提醒:三氧化二砷一定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能作为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所得,纯品为黄色针状结晶,味苦,有剧毒。秋水仙碱的中毒症状与砷中毒类似:中毒后2至5小时出现症状,包括口渴和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和肾衰竭,随后出现呼吸衰竭并因此死亡。
而这个“毒药”,现在是临床用于治疗痛风发作的一线用药。秋水仙碱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与吞噬作用,并减少前列腺素、白三烯、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控制关节局部炎症,从而起到控制痛风发作的效果。
药师提醒:当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在使用秋水仙碱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通常是患者不耐受或中毒的前驱症状,应及时予以减量或停用。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为马钱科,马钱属乔木,其种子极毒,主要含有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等多种生物碱,马钱子碱阻止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破坏,乙酰胆碱潴留于组织内,致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中毒量的番木鳖碱能使大脑皮层发生超限抑制,引起脊髓反射性兴奋的显著亢进和特殊的强直性痉挛,中毒者常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窒息死亡。
《本草纲目》记载,马钱子“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中药志》讲述马钱子可“散血热,消肿毒。治痈疽,恶疮。”马钱子主要用于治疗四肢麻木,筋骨拘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等症。
药师提醒:马钱子常用水煮法、油炸法及砂烫法进行炮制,以降低毒性。水煮法因温度较低,该法炮制的马钱子毒性较大,宜减少用量;生马钱子虽有剧毒,也常用于局部肿痛,如治喉痹作痛,面瘫等,但仅供于局部外用。
洋地黄又名毛地黄、毒药草、吊钟花,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多种类型的强心苷,常见毒性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心脏反应。其中心脏毒性是强心苷最严重的毒性反应,临床常见的各种心率失常都可能出现,误食洋地黄者常死于室性心动过速,其原因主要与Na+-K+-ATP酶的高度抑制和随之引起的细胞严重失钾有关。
但是,洋地黄提取出的多种强心苷都是临床用于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如:地高辛,毒毛花苷K,洋地黄毒苷等。因其能选择性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输出量,从而起到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的作用。
药师提醒:强心苷的安全范围极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且对强心苷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强心苷中毒症状与心功能不全症状易混淆,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其中地高辛血药浓度超过3ng*/ml,洋地黄毒苷超过45ng/ml即可确认为中毒。(*质量单位纳克,1纳克=10-9克)
蟾蜍又名癞蛤蟆,为两栖动物,是民间传说的“五毒”之一。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素。进食蟾蜍、服用过量的蟾蜍制剂或伤口遭其毒液污染均可引起中毒。蟾蜍毒的主要成分为蟾蜍二烯醇化合物,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另外,毒液入眼还可引起眼盲。
但蟾酥(蟾蜍耳后腺分泌液经干燥所制)以及蟾衣(蟾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强烈饥饿情况下定期自然蜕下的皮肤)均为我国的紧缺药材。
《本草求真》记载“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矣。”故蟾酥多用于治疗背部痈疽及小儿疳疾。
蟾衣中独有的成分蟾毒内酯可抑制癌细胞及阻止癌细胞复发,临床上常用破壁蟾衣浓缩微粉给病人服用,以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
药师提醒:蟾酥中毒后,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的急救原则处理。
TIPS药物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毒药”合理使用也能成为治疗疾病的良药。辩证的看待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之一。特别提醒的是,毒性药物的治疗窗极窄,医师在应用过程中须按个体化用药,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毒性药物,切勿擅自增加剂量或使用频次;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如消化道症状、心脏不适、视觉改变、呼吸困难等),都应医院就诊。
END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ls/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