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依然在全球呈现快速蔓延的态势,虽然近几日有的国家新增确诊病例有所下降,疫情蔓延出现缓和迹象。但是,全球疫情仍未出现明确而清晰的拐点,非洲、南美、东亚以外的亚洲地区仍有可能面临第二波疫情冲击。
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已经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资本市场也已有所体现。由于疫情的发展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各国也在不断调整应对政策。因此,现阶段准确评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很困难的。但是从各大机构的不断调低的经济增长预期看,这次疫情的影响可能接近年金融危机时期。
作为本报告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主要分析全球疫情走势以及介绍各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测,第二部分将主要对全球COVID-19疫情蔓延可能对我国产业链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全球COVID疫情:全球疫情拐点将至?(一)疫情蔓延出现缓和迹象,但仍不容乐观1、新增病例曲线开始趋于平缓本周一(4月6日),美国三大股指高开高走,道指大涨多点,尾盘阶段更是暴力拉升,最终三大股指都大涨超7%。另外,亚太股市也集体大涨。虽说A股休市,但从A50期指走势来看,明显受到外围提振,盘中一度出现直线拉升的走势。
可以说,当下市场行情与全球新冠疫情的发展是紧密关联的。而资本市场的大涨也是受到疫情蔓延出现缓和迹象的提振。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点33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突破.6万例。德国成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之后,第四个确诊人数突破10万的国家。虽说确诊人数总量仍在明显增加,但一些国家或地区已出现缓和迹象。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5日通过对新增确诊病例5天平均数的分析,梳理了全球新冠疫情较为严重国家的最新疫情走势。数据显示,而伊朗、西班牙等国家的新增病例数已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折线图也显示,欧洲整体从4月初以来正以平台方式经历拐点。
美国副总统彭斯则表示,美国各州病例数(曲线)已开始趋于平缓。“新增病例略有下降”,彭斯说,与他交谈过的所有州长都报告了平缓的趋势。摩根大通则发布报告表示,近日美国虽然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的总量仍在快速增长,但相当多州的增速正在放缓。
数据显示,伊朗、西班牙新增确诊病例5天平均数已连续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此前采取的“社交疏远”、“封城”等严格防控措施有效。
另外,德意志银行报告表示,同中国一样欧洲平均三天的新病例似乎呈扁平化趋势。
图1.疫情最严重的十个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五日移动平均值)
数据来源:JOHNSHOPKINS
图2.自从一国被观察到的第个案例以来,每日新增病例的3天平均值
数据来源:DeutscheBank
2、疫情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尽管有些国家的疫情蔓延已经出现缓和迹象,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各国仍在积极应对。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析认为,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疫情仍在蔓延。德意志银行的报告也认为,美国和英国的病例曲线仍没有出现如欧洲大陆那样弯曲的迹象。
缺乏检测试剂盒和快速检测方法是很多欧洲国家面临的难题。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随着检测能力的提升,新增确诊数据可能还会出现大的增加。
尽管意大利最近一周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均低于此前峰值,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析认为,从总体趋势看意大利疫情仍处于上升期。意大利卫生部长罗伯托·斯佩兰扎4日对媒体说:“我们仍处于激烈的战斗中,因此我们不能低估形势。”
虽然特朗普表示,“我们开始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了”。但他同时表示,美国即将进入“非常可怕的时期”,美国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方面会达到一个“可怕的程度”,将看到“一些非常难看的数字”。美国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州长库莫(AndrewCuomo)也表示,现在就从这些数字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持续蔓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4月6日宣布,同意东京都和大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7个行政区将进入紧急状态约一个月。
4月6日韩国24小时内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7例,这是近一个月来单日新增数首次降至50例内。但韩官方称,若不能控制聚集性感染,仍有暴发风险。
图3.确诊例之后病例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DeutscheBank
(二)东南亚、南亚、非洲、拉美—下一波疫情爆发的隐患目前,疫情的焦点还是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这些地区总体态势的缓和,有人认为全球疫情将逐步好转。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第一波爆发的国家集中在东亚、欧洲、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几乎所有的发达经济体,最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对疫情的防控能力也是最强的,即使如此,依然没有很好控制疫情的爆发。这时,我们必须考虑疫情的接力棒会传给谁。综合目前情况,非洲、南美、东南亚、南亚等都将是下一波疫情爆发的巨大隐患。
韩国news1网站4月7日报道,韩国疾病管理本部中央防疫对策本部长郑恩京表示,新冠肺炎在欧洲的流行阶段已达到顶点,美洲正在以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及巴西等南美国家为中心进行扩散。而东南亚则以泰国为中心确诊人数日益增加,医疗系统不足的非洲也令人担心。
1、非洲:头号种子选手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非洲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压力越发明显。非洲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集中的大陆,也是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的薄弱环节。非洲历史上频遭传染病侵袭,此次新冠疫情对非洲大陆构成的潜在威胁更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16:00,非洲确诊最高的国家分别为南非例、阿尔及利亚例、埃及例、摩洛哥例等,其他国家均低于例,疫情最集中的区域为北非。目前非洲54个国家中仅剩科摩罗、莱索托、圣多美和普林西比3个小国暂未报告确诊病例。
虽然截至目前非洲的确诊数相对不高,但根据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非洲在过去两周以来病例增加4.7倍,恐会成为下一波疫情爆发的中心。
4月6日公布的数据指出,非洲的确诊病例单日从例大幅增加到例,相较于两周前累计确诊仅例,等于在两周内暴增至4.7倍,死亡病例则已有例,显示当地疫情迅速扩散中。
早在3月30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薇拉·松韦首先拉响警报,她指出,非洲距离暴发意大利和西班牙那样的“残酷疫情风暴”仅有两三周时间。
加泰罗尼亚流行病学家安娜·罗加表示,虽然目前非洲病例较少,那是因为病毒传播需要时间,但是当前数字说明,一旦病毒开始传播,疫情就会像西班牙和意大利那样迅速蔓延。
目前非洲多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封国封城”,人们无法正常工作,也无法获取足够的收入来购买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以维持基本生活。
2、东南亚:第二波疫情来临国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下,东南亚、南亚国家疫情发展平稳。截至2月底,这些国家的累计确诊病例均不足例。然而,3月以来,境外输入大幅上升,东南亚、南亚迎来第二波疫情。3月以来,随着全球疫情不断扩散升级,东南亚、南亚国家境外输入病例大幅增加,且呈现出一定的本地社区感染趋势,新增确诊病例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截至4月5日,马来西亚(3,例)、菲律宾(3,例)、巴基斯坦(3,例)、印尼(2,例)、泰国(2,例)、新加坡(1,例)累计确诊病例迅速攀升。
图4.东南亚几个国家确诊病例近期快速上升
资料来源:中金研究院
3、南亚:印度处在疫情爆发边缘印度疫情正在加速向贫民窟蔓延,这或将使该国成为全球另一个疫情爆发中心。截至4月6日中午,印度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例,从3月24日午夜全国封锁至今新增约3例,占有报告病例以来的约86%,近日更是连续单日新增余例,死亡人数达人,疫情呈现飙升态势。对比欧洲、美国等地的疫情数字,印度的情况似乎还算可观。但在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中,均有专家指出印度的确诊数字是被严重低估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印度依然是全球范围内进行病毒检测最少的国家之一。
(1)贫民窟出现死亡病例
印度孟买市政府4月3日封闭塔拉维贫民窟部分区域,达拉维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近两平方公里的区域估计有万人居住。4月1日,一名56岁店主被确诊并死亡。4月2日,一名清洁工也被确诊。至今为止,达拉维确诊的3人均无旅行史。这意味着,达拉维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
(2)检测能力全球最低医疗水平堪忧
印度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年人口数量13.24亿,跟我国相比,人口更密集。仍有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生活在贫民窟里,几十个家庭成员常常共用几个房间。在这样的环境里,隔离措施很难有效执行,安全的社交距离也几乎不可能实施。
印度在医疗资源上的投入少。印度年其对医疗领域投入的资金只占到全国GDP规模的3.7%,令它成为全世界排名垫底的25个国家之一。医生和护士数量、医院床位数量,在世界上也是垫底的。在印度,平均每一千人拥有0.7张病床,在意大利这个数字是3.4,美国是2.9;印度每一万人可拥有8位医生,在意大利这个数字是41,韩国是71。
从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情况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大多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覆盖指数已超过了80,德国为79,中国为76,而印度仅有56。此外,每10万印度人中仅有2.3张重症监护病床,而意大利有12.5张,伊朗也有接近5张。印度只有4万台呼吸机,而其需要的量在几十万台。
数据显示,印度目前每天能完成的检测量是例左右,而美国是20万,印度百万人检测数量为29份,为全球最低。据CNN报道称,印度被测试的大多是有钱人,目前检测费用约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印度普通劳动力家庭约半个月的工资。国际社会普遍担忧,由于检测能力不足,印度的疫情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
在试剂盒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制定极为苛刻的入检标准既限制了检测人数,也很可能拉低了确诊病例数。为提高检测效率,印度政府4日宣布,将尽快对因全国封锁而逗留在避难所或大型聚集中心的国民展开检测。若这一举措最终得到落实,预计印度确诊病例总数将显著上升。
3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情况计划主任MikeRyan表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对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将取决于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
4、拉美:有成为疫情中心的潜力南美洲在这次疫情中同样未能幸免,最近巴西、智利、厄瓜多尔等国的确诊病例都在迅猛增长。根据拉美地区卫生部门4月3日公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拉美地区累计确诊病例数已逼近3万例。
巴西卫生部在4月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首都巴西利亚所在的联邦区、圣保罗州、塞阿腊州、里约热内卢州和亚马孙州,新冠疫情正处在不受控制的加速发展阶段,以上五个地区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巴西卫生部官员在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这五个地区在未来几周内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将会快速上升。巴西还存在医护人员大量感染、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医护人员来操作医疗设备、病床不充足和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等情况。巴西平均每十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约为2.2张,远低于欧洲的11.5张/10万人和中国的4.8张/10万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前,95%的公立医疗体系中和80%医院中的重症监护病床已经被占用。另外,里约热内卢市当局4月5日在巴西最大的贫民窟罗西尼亚确认了首批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前,“上帝之城”、帕拉达-德卢卡斯、维迪加尔、曼盖拉和阿莱芒等里约热内卢市的多个贫民窟已经发现了确诊病例。由于这些社区卫生条件很差,甚至缺乏自来水等基本公共服务,新冠病毒会迅速在这些拥挤不堪、街道狭窄的贫民窟内蔓延。最新数据,截至当地时间4月6日16时,巴西全国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
当地时间4月5日,智利卫生部宣布该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累计达例;新增死亡7例,累计达34例;治愈病例为例。按照这一最新数据,智利成为全世界受新冠肺炎影响最严重的25个国家之一,在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
疫情也正在厄瓜多尔蔓延,该国最大城市瓜亚基尔市更是拉丁美洲受冠状病毒传播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17点,该国已确诊例冠状病毒病例,人死亡,这些病例大多数发生在瓜亚基尔市所在的瓜亚斯省。负责管理特别工作组处理死者的豪尔赫·韦德(JorgeWated)说,未来几个月,预计将有2至3人死亡。
墨西哥卫生部4月5日宣布,截至当地时间5日19时,墨西哥累计确诊病例例,较前一日新增例;累计死亡病例94例。该国另有例疑似病例。
截至4月5日,其他一些拉美国家累计确诊病例数为:巴拿马例,阿根廷例,哥伦比亚例,哥斯达黎加例,乌拉圭例,古巴例,委内瑞拉例,巴拉圭例,尼加拉瓜6例。
尽管各个国家都采取了措施遏制病毒的传播,但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的疫情防控仍面临很多难题。一方面,拉美大部分国家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薄弱,缺乏防护物资、缺少医护人员、医疗技术偏弱。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缺乏资金、政府动员组织能力有限,抗“疫”资金不足,为当前局面雪上加霜。此外,拉美大部分国家的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有限,多位医学界人士预测,上述国家实际感染人数应该远高于官方披露的数据。再过两个月,南美国家将逐渐进入冬季,特别是南部地区,有些地方的气温会低至零度以下,人们更容易染上呼吸系统疾病。因此,拉美各国届时可能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二、COVID-19对经济的冲击:悲观氛围浓厚COVID-19疫情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中,随着新增病例大幅增加以及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各个国家经济受到的破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全球疫情正在发展过程中,未来的走势确定性也依然很高,现阶段很难准确评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纵观近期各大组织和机构对经济走势的预测,总体是越来越悲观的,有的更是认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年全球经融危机期间。
(一)联合国:COVID-19可能导致年全球GDP下降近1%4月1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最新研究称,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年全球经济收缩幅度可能接近1%(即0.9%)。
1、经济影响正在全球蔓延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对经济活动长时间施加限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很快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蔓延至发展中国家。欧洲联盟和美国消费性支出大幅下降,将减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品进口量。此外,由于全球供应链可能持续中断,全球制造业产量也可能大幅萎缩。
最坏的情况是,年全球GDP可能下降0.9%,而此前预测会增长2.5%。报告警告称,如果全球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延续至今年第三季度,且财政应对措施未能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提供支持,则全球经济产出可能进一步萎缩。
相比之下,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经济收缩了1.7%。
报告表示,为防控新冠疫情,各国纷纷采取“封城”措施,加大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使服务业遭受重创,特别是零售、休闲、酒店、娱乐以及交通运输等需要实体互动的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在总体就业岗位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随着企业营收减少,失业率可能大幅增长,从而使经济供给侧的冲击进一步转变为更大范围的需求侧冲击。
报告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中间零部件出口量下降了17.2%,使全球众多企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和通讯行业。
图5.最好和最坏情况下的年全球增长前景
Source:UNDESA
2、旅游业收入与商品出口的下降和资本外流将对脆弱国家造成影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依赖于旅游业和商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入境游客“突然中断”将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雇用数百万低技能从业人员的旅游业的发展造成重创。商品出口收入下降和资本流向反转将使许多依赖商品的国家更有可能出现债务危机。当需要增加开支以控制疫情传播及支持消费和投资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可能不得不削减公共支出。
(二)IMF:年的经济将比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还要糟糕IMF在4月6日关于应对冠状病毒的特别系列博客文章中指出,COVID-19疫情已使世界陷入衰退之中。年的经济将比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还要糟糕。随着新感染病例大幅增加以及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所有国家经济受到的破坏越来越大。
意大利是第一个受到严重冲击的欧洲国家,政府为控制病毒蔓延,在3月9日实行了全国封闭。因此,公共场所活动和用电量急剧减少,特别是在感染率高得多的北部地区。
疫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严重程度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冲击。在三月的最后两周内,近0万人申请失业救济。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如此急剧和惊人的增长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在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也未见过。
病毒带来的破坏开始在新兴市场扩散开来。许多国家的采购经理人调查指数(PMIs)今年初变动很小,但最近显示制造业产出急剧减缓,反映了外部需求下降以及国内需求下降预期增强。从积极方面看,中国的PMI在今年初大幅下降之后,目前有所改善,尽管外部需求疲软。
图6.年2月和3月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经理人指数
数据来源:HaverAnalytics
另外,IMF通过大气二氧化氮浓度的卫星数据论证了中国经济活动的小幅改善。在1月至2月疫情严重阶段,二氧化氮浓度大幅下降;而随着新感染病例减少,中国逐步放松严格的防控措施,二氧化氮浓度有所上升,表明工业和运输活动较2月出现好转。
图7.年2月和3月中国上空二氧化氮浓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CopernicusSentinel-5P
最后,IMF指出,中国的复苏虽然程度有限,但令人鼓舞,表明防控措施可以成功地控制疫情并为经济活动的恢复奠定基础。但疫情的未来走势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不能排除中国和其他国家疫情再度爆发的可能性。
(三)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将收缩0.5%世界银行在3月30日发布的预测中说,世界银行估计,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将导致东亚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令数百万人陷入贫困。
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称,根据“基线”预测,该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从年的5.8%放缓至2.1%。但在新冠病毒的不利影响波及至明年这一更糟糕的情景下,该地区的经济将收缩0.5%,这将是该地区自年至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
图8.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年经济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worldbank
图9.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和年经济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worldbank
注释:a.估计值;b,非石油GDP;C.缅甸的增长率是指疫情前后10月至9月财政年度的增长率;D.基准是指出现严重的经济增长放缓,随后出现强劲复苏的情况。糟糕情景是指收缩更深,恢复缓慢的情况
(四)OECD:单月GDP下降幅度可能超过2个百分点3月27日,OECD发布了G20峰会关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报告,通过分析遏制疫情措施对各国产出和消费的影响,报告指出,遏制疫情的措施初步直接影响可能是多数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下降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消费者的支出可能下降约三分之一。如此巨大的变化将远远超过-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而且这些预测并未包括其他任何的间接影响。
OECD同时指出,除了以上初步影响,GDP年度增长的影响还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国家停摆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经济其他部分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的程度以及重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生效的速度。尽管如此,国家停摆也将大大削弱短期增长前景也是显而易见的。
产出水平的预计下降幅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继续实行严格的遏制措施,则每月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度下降幅度最多可达2个百分点。如果持续三个月,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年GDP增长可能会降低4-6个百分点。
由于各国实施限制措施持续的时间和规模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即使限制措施放松,随后产出的恢复程度也将取决于在经济低迷时期支持工人和企业而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全社会信心的恢复程度。
(五)WTO:年全球贸易跌13-32%,电子、汽车贸易或急剧下降4月8日,WTO发布的最新-21年贸易增长预测称,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破坏了世界各地的正常经济活动和生活,预计年全球贸易将下降13%至32%。WTO经济学家们认为,此次贸易下降幅度可能会超过-09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贸易下滑,同时WTO对年恢复的预估也同样不确定,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和政策反应的有效性。
图10.全球商品贸易预测
Source:WTOSecretariat
WTO认为,为减缓病毒传播而采取的行动和社交限制,使得全球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期间没有受到的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预测,需要对疾病的进展作出强有力的假设,并更多地依赖预测数据而不是报告数据。因此,未来贸易表现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相对乐观的情形是,贸易急剧下降,随后在年下半年开始恢复;而悲观的情形是,初始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时间更长且不完全。
图11.-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长与世界GDP增长之比
Source:WTOSecretariat
在前述两种情景中,除“其他区域”(非洲,中东等区域)外,所有区域的进出口将在年出现两位数的下降。如果新冠疫情大流行得到控制且贸易再次开始扩大,那么尽管基数要低得多,但大多数地区可能会在年实现两位数的反弹,乐观情况下约为21%。WTO也同时指出,不过不确定性的程度非常高。
图12.-年商品贸易额和实际GDP增长预测
(Annual %change)
Source:WTOSecretariat
参考资料:[1].OECD:Coronavirus-theworldeconomyatrisk
[2].UnitedNation:COVID-19:DISRUPTINGLIVES,ECONOMIESANDSOCIETIES
[3].WTOTRADESTATISTICSANDOUTLOOK:TradesettoplungeasCOVID-19pandemic
upendsglobaleconomy
[4].WorldBank:EastAsiaandPacificintheTimeofCOVID-19
[5].IMF:AnEarlyViewoftheEconomicImpactofthePandemicin5Charts
[6].DeutscheBank:CoronaCrisisDaily
[7].中金公司:中金前哨专题报告-东南亚/南亚: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冲击
[8].央视新闻网,巴西新冠确诊人数破万,五地区疫情“不受控快速发展”
[9].新周刊,13亿人的印度已经到了疫情大暴发的边缘
END免责声明:我司尊重原创作者版权,除我司原创和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将在文章末尾标注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msfq/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