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民俗风情 >> 正文 >> 正文

浸泡在南非商海的20年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22/12/8

南非街头

作为22年前最早从中国大陆来到南非的新侨民之一,65岁的华商赵宝培今年忙得不亦乐乎。他一边给自己工厂生产的箱包上品牌,一边还要忙着招聘工人、增加生产线。

在南非,赵宝培从走街串巷练摊到做进口生意,如今已经是南非宝利箱包厂的董事长,成为在南非的30多万华侨华人中的佼佼者。在南非总统祖马年访问中国时,他也是应南非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进步商务论坛之邀,回中国参加两国企业家合作洽谈的少数几名华商之一。

摆地摊:从卖手表开始

“那时候生活艰苦,但还是蛮有意思的。”谈到初来南非在约翰内斯堡街头摆地摊的经历,赵宝培充满感慨。

赵宝培来自上海,41年前毕业于美术学校。其实他最初的梦想不在南非,而在美国。年,他开始申请去美国的签证,但没想到要排10年的队。无奈之下,他才辗转莱索托,于年4月到达南非,成为最早到达南非的大陆新侨民之一。“那时候在南非的大陆侨民很少,扳着手指就数过来了。”他幽默地说。

20世纪90年代初的南非,仍处于白人掌权的种族隔离时代。虽然纳尔逊·曼德拉年已经走出监狱,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等与白人政权的谈判还在进行中,这个国家的未来仍是一个未知数。约翰内斯堡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成为来自中国的新侨民的家,也是他们“南非梦”开始的地方。由于刚开始手头紧,不少来自上海的华人便合租住在市中心附近的一座公寓内,赵宝培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至今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当上了大老板,但回忆起那时的生活,大家仍亲切地把那座公寓称为“上海楼”。

与当时很多新来南非的侨民一样,赵宝培最初的生意也是从摆地摊开始的。手表、表带、录音带、皮带这些在国内毫不起眼的小物件,在南非却是抢手货。中国电子表的颜色、款式深受南非黑人喜爱,进口商都是按吨进口。每块电子表在国内买时大概只需要20兰特(南非币,目前1美元约合8.3兰特)左右,到南非却能卖到35至40兰特。正是这些小商品让包括赵宝培在内的不少华商赚到了在南非的第一桶金。

摆地摊生意虽然不大,但却一样充满艰辛。每天,大家一起背着商品往约翰内斯堡市中心走,走不动的时候就停下来在街头铺开摊位。因为要看摊,赵宝培不敢多喝水,而且养成了出摊前把大小便都排空的习惯。但即使这样,“在生意最冷清的时候,一天也只能卖出一个表带”。

就这样做了两年左右的地摊生意后,赵宝培又和很多人一样开始做贸易。虽然最初连货柜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还是通过贸易把摆地摊积攒下来的不多资金逐渐滚成大些的雪球,并为下一步开工厂打好了经济基础。于是当年开始做贸易的人越来越多时,赵宝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在南非开工厂。

重经营:打进主流社会

赵宝培的箱包工厂最初只有两条生产线,主要是把国内进口来的半成品组装为成品。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工厂,就是它让赵宝培的箱包比进口来的成品更具竞争力,销路逐渐拓宽。年至年生意最好的时候,5条生产线、名工人开足马力,最多一个月能生产3万套箱子。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宝利箱包厂的产品逐渐打开了南非黑人市场,在中低档消费市场有了较高知名度。除给中国商城供货外,宝利箱包厂产品先后进入了南非最大的6家连锁超市,成为了不少南非人喜爱的产品。但赵宝培并不满足,他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占据南非50%的市场份额。为此,他正在筹划给产品上品牌,除准备打广告外,还将明确提出所有产品3年内保修。

开工厂与做贸易不同,需要管理经验。“管理是大学问,”赵宝培说,自己最初开工厂时在这上面就出过问题。他说,黑人工作时有平均主义思想,因此只要是相同的流水线,即使是不同的工种,他们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工资比别人低。由于以前不了解这些,工人在年之前曾经罢工。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南非当地的法律,以避免不必要的用工等方面麻烦。

南非街头

南非是个失业率较高的国家,目前官方失业率仍在25.3%。但在赵宝培的工厂,一些工人已经在这里干了10多年。一些人主动到工厂门口应聘,他培训之后觉得合适就留了下来。为保证工厂的稳定,他还给工人中的骨干在工厂旁边买了一栋房子,这样他们就可以步行上下班。平时除给工人们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外,他还教他们如何理财。黑人喜欢按周发工资,因此当他改成按月领工资时,一些人不到半月就把当月的工资花完了,只好找他借钱。他想出了好办法,就是让工人们自己教育同伴。比如有单身工人借钱花,他就请这名工人给大家讲是如何花钱的,然后再让一名需要养家的工人讲自己是如何花钱的,这样一对比,那名单身汉就觉得惭愧了。

20年来浸泡在商海,生活在异国他乡,赵宝培现在越发怀念自己的美术专业,关心祖国。他说,将来回国后要在中国的高等院校设立奖学金,为祖国的美术事业出点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捐资兴建希望小学,为祖国的教育尽一份心。

 最初他的梦想不在南非,而在美国。年,他开始申请去美国的签证,但因太耗费时间和精力而放弃。无奈之下,他辗转到了莱索托,于年4月到达南非。“那时候在南非的大陆侨民很少,扳着手指就数过来了。”他幽默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南非,仍处于白人掌权的种族隔离时代。虽然纳尔逊?曼德拉年已经走出监狱,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等与白人政权的谈判还在进行中,国家的未来仍是未知数。然而,好些华人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约翰内斯堡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成为来自中国的新侨民的家,也是他们“南非梦”开始的地方。由于刚开始手头紧,不少来自上海的华人便合租住在市中心附近的一座公寓内,赵宝培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至今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当上了大老板,但回忆起那时的生活,大家仍亲切地把那座公寓称为“上海楼”。   

南非街头

  赵宝培最初的生意也是从摆地摊开始的。手表、表带、录音带、皮带这些在国内毫不起眼的小物件,在南非却是抢手货。中国电子表的颜色、款式深受南非黑人喜爱,进口商都是按吨进口。每块电子表在国内买时大概需要20元左右,到南非却要翻倍。正是这些小商品让赵宝培赚到了第一桶金。

     摆地摊生意不大,但却充满艰辛。每天,大家一起背着商品往约翰内斯堡市中心走,走不动的时候就停下来在街头铺开摊位。“生意最冷清的时候,一天也只能卖出一个表带”。      做了两年左右的地摊生意后,赵宝培又开始做贸易。虽然最初连货柜是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还是通过贸易把摆地摊积攒的为数不多的资金逐渐滚大,为下一步开工厂打好了经济基础。年随着做贸易的人越来越多,赵宝培便想到了开办自己的工厂。      重经营,打进主流市场      赵宝培的宝利箱包厂最初只有两条生产线,主要是把国内进口的半成品组装为成品。工厂虽然简单,但却让赵宝培的箱包比进口来的成品更具竞争力,销路逐渐拓宽。-年生意最好的时候,5条生产线、名工人开足马力,最多一个月能生产3万套箱子。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宝利箱包厂的产品逐渐打开了南非黑人市场,在中低档消费市场有了较高知名度。除给中国商城供货外,产品先后进入了南非最大的6家连锁超市,成为了不少南非人喜爱的产品。但赵宝培并不满足,他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占据南非50%的市场份额。为此,他正在筹划给产品上品牌,除准备打广告外,还将明确提出所有产品3年内保修。      开工厂与做贸易不同,需要管理经验。“管理是大学问,”赵宝培说,自己最初在这方面就出过问题。他说,黑人工作时有“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因此只要是相同的流水线,即使是不同的工种,他们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工资比别人低。由于以前不了解这些,工人在年之前曾经罢工。后来他逐渐发现了招工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后来的工人都是最初来的工人推荐的,这样他们容易抱团,也就容易罢工。从那以后,他特意招收来自不同地方的工人。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南非当地法律,以避免用工等方面的麻烦。      南非失业率较高,目前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仍在25.3%左右。但在赵宝培的工厂,一些工人已经在这里干了10年。为保证工厂的稳定,他还给工人中的骨干在工厂旁边买了一栋房子,这样他们就可以步行上下班。平时除了给工人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外,他还教他们如何理财。黑人喜欢按周发工资,因此当他改成按月领工资时,一些人不到半月就把当月的工资花完了,只好找他借钱。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工人们自己教育同伴。比如他请借钱花的单身汉工人及需要养家的工人给大家讲自己是如何花钱的,一经对比,那名单身汉就觉得惭愧了。      历风险,文人练就胆识      南非最令华商胆颤的就是这里的犯罪率,而南非犯罪率最高的地区首推大部分华商的聚居地约翰内斯堡。在南非的华商,几乎都有遇险的经历,文人出身的赵宝培也不例外。      “南非的第一代华人老板几乎都被抢过。”赵宝培说,即使是开工厂后也出过事。年,歹徒曾尾随工厂收现金的车辆到门口,用枪逼着他的员工抢走了钱,并追赶朝自己开枪的保安到院内以示威。从那以后,他在工厂门口加装了炮楼,白天有保安在上面持散弹枪执勤。此外,他还花15万兰特把收现金的车改装成了防弹车。但即使这样,收现金的车今年5月还是被歹徒尾随,并在路上被拦了下来。歹徒知道是防弹车,并不开枪,而是拿大铁榔头敲碎了最外面的一层玻璃,幸亏员工及时加大油门撞开歹徒车辆逃离,才使得人财安然无恙。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41年前毕业于美术学校的赵宝培练就了胆识。也许正是因为20年来浸泡在商海、生活在危险环境中的缘故,赵宝培现在越发怀念老本行,关心祖国。他说,将来回国后将在中国的高等院校设立奖学金,为祖国的美术事业出点力,同时也希望能够捐资兴建希望小学,为祖国的教育尽一份心。      第一次到赵宝培的箱包厂,印象最深刻的是厂门口那高高的炮楼,以及他指着院子里一辆看起来极其普通的车说:玻璃是三层防弹的,轮胎也是枪打不破的。南非是一个漂亮的地方,约翰内斯堡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城市,但这里的华侨华人却是在拿命换钱。   

  今年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侨抵达南非20周年。20年间,他们几乎从零起步,如今生意遍及南非乃至南部非洲,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智慧、勤劳和毅力。他们不仅为自己积累了财富,也为当地、祖(籍)国和中非友好积累了财富。只有在这里生活才能明白他们的不易。借用当地华侨华人常用的一句祝福语,祝他们平安、发财,也希望他们能真正在当地站稳脚跟,融入主流社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msfq/9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