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上周三,大一的国音宝宝们参加了我校级本科生新生的心理健康讲座。讲座中老师提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多童鞋表示对这个理论很感兴趣,囿于时间关系,老师在讲座中只介绍了这个理论的一部分。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详细聊一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分为五个层次,强调人的动机和需求,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注重人的自我实现。这种“以人为本”的思考逻辑与理论逻辑,正是它区别于其他理论之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涵
所谓需求,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渴求或欲望,是人的生命存在、发展、延续的客观要求,是对客观的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主观反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五个层次的需求如下。
第一个层次是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needs)。生理需求是人们在衣、食、住、行上最原始的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达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可以说生理需求是动物属性的基本特征,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范畴中最为基础的根基。其实,《管子·牧民》有一个俗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个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第二个层次是安全的需要(Safetyneeds)。当基本温饱得以解决,人们的主要需求理论上开始迈入安全需求,即生活的稳定、工作的稳定、远离恐惧和混乱等。社会中的个体,在满足基本温饱的情况下,都会自觉地追求安全感。例如,今日饱餐一顿,那么,就是对第一层生理需求的满足,但是,当个体不用去担心明天是否可以跟今天吃的一样好时,这就是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安全需求也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础层次范畴。
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Loveandbelongingneeds)。爱的需求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我们必须懂得爱,我们必须能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马斯洛认为,当人们出现的需求高出生理与安全这两项基本层次时,个体就会对在其所在的群体产生对归属和爱的需求,产生被他人需要的渴望,产生与他人建立友情的渴望,并产生寻求坚实信仰的渴望,而这些渴望与爱的需求往往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必需品,称为归属和爱需求,也称为社交的需求。
第四个层次是自尊的需要(Esteemneeds)。在上面三个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之上,人们往往对应并高于之前的基础,即产生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即自尊的渴望与获得他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即“他尊”的渴望。这是对前一个层次需求的巩固和保障,也是完成自我实现需求的关键性一环。
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s)。马斯洛认为,在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的同时,部分个体就产生另一种需求——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得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这就是自我实现需求。这是一种创造的需求,也是人生而为人的最大幸福所在。
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
在层次需求理论中,马斯洛把五种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并将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归为低层次需求,将社交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归为高层次需要。同时认为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其实,人生中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层次的需求是同时出现的,或者高层次的需求出现在低层次之前。例如,有些人在进入一种爱的关系之前,就出现了自尊和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出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些艺术家甚至放弃满足自己的低级需要,努力去表达他们创作的愿望。我们还常常听说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关于层次需求理论,有一种普通的误解,小编需要解释一下。有些人认为在进入高一级需求之前,低一级需要必须要百分百得到满足。实际上,马斯洛说的是,在某一阶段,需要只是部分地得到满足。他估计,在美国人中,85%的人的生理需要、70%的人的安全需要、50%的人的社交需要、40%的人的尊重需要和10%的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了满足。当然,低级需要满足的程度决定着这些需要对以后行为的影响程度。除了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还有墨里(Murry,)的需要理论,感兴趣的童鞋也可以找来看一看。
随着时代的变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不断地学习、研究补充和完善着。有其他学者在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的需求(Needtoknow)和审美的需要(Aestheticneeds)。认知的需要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审美的需要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马斯洛本人也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理论。在生命的晚期,他还提出了超自我实现(OverActualization)的需要,指的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经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一些艺术家、哲学家经常会表述自己体验到了这种感觉。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一位画家家在画图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带来的启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系统。它将人的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出了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因此,大家需要不断地探索,去了解更为真实的自己、去理解更为真实的需要、去确认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不断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我喜欢开垦荒地而不是从荒地边走开。我喜欢发现,而不喜欢检验。
——亚伯拉罕·马斯洛
知识窗
文:赵姝迪
本期小编:赵梦蓥
以爱与青春为名
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