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重大节日 >> 正文 >> 正文

马斯洛也许人性被低估了hellip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20/9/3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现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其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新的心理学派,相对于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思潮”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H.Maslow)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所共知,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那些达到了需求层次顶端的人,被称为“自我实现者”。这一理论实质上是对弗洛伊德强调阴暗面的人性论的一次反动。

在晚年时,马斯洛又提出Z理论,Z理论的世界观与现代对智慧的心理学研究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给出了人际关系的新图景。他所惠及的人性,本质上是全然对于他者的理解——这听起来似乎过于理想,但既然是一种理论,不妨试着理解“让一朵玫瑰成为好玫瑰”的要义吧。

人的可能性

ScottBarryKaufman,苦山译

“也许人性被低估了……”

——亚伯拉罕·马斯洛

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对自我实现有了新的洞见,还构想了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他称之为超越(transcendence)。他把这一理论称为“Z理论”。(注1)

在马斯洛看来,“超越者”经常视这样一些价值观和经验为动机:它们超越了基本需求的满足和个人独特潜力的实现。这些“元动机”包括对自我之外的召唤的全心投入、对“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的追求,以及对存在价值(或称“B-价值”)的坚守,包括真、善、美、正义、意义、嬉戏、积极、卓越、简朴、优雅、完整等,而这些价值本身即是终极目的。

(journals.sagepub.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3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