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在舍夫沙万
行走摩洛哥之二:蓝色山城舍夫沙万
文/月牙泉
小鱼儿组织大家报名去摩洛哥的时候,我也动员。有人回答的痛快:去!然后问,摩纳哥咱们不是去过了吗?
此哥非彼哥,亲。摩纳哥在欧洲,摩洛哥在非洲。
她没再多问。再问的时候已经飞在天上。“姐,摩洛哥到底在哪?”
感觉心好累。
摩洛哥,非洲西北角,南是撒哈拉,西是大西洋,北是地中海,对面的西班牙看过来,中间隔着直布罗陀海峡.....
它“身在非洲,却不像非洲;不是欧洲,却近似欧洲;是阿拉伯国家,又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电影里走出来的卡萨布兰卡,地中海童话的蓝色小镇……
不知道就不知道吧。重要的是跟谁走。摩洛哥免签证,只需要带上护照。
舍夫沙万深藏于摩洛哥北部山区。在阿拉伯语中,“舍夫”意为山顶,“沙万”意为眺望。小镇建于年,曾经遗世独立数百年。深藏二字背后,不那么简单。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8世纪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杀向西班牙,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建立摩尔帝国,开启了穆斯林对西班牙七百多年的统治历史,并创造了璀璨的世界遗产安达卢西亚文化。15世纪摩尔帝国彻底灭亡,西班牙收复失地开始搞清算,摩尔人(泛指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和犹太人被驱逐,成为难民。
摩尔人逃回北非老家,犹太人无家可归到处流浪,其中一部分发现偏安一隅的舍夫沙万,陆续投奔而来,逐渐形成独立王国。17世纪初为防范基督教传入,开始严重排外,对试图蒙混进来的基督教徒,乱棍之下,皆新仇旧恨。
这一僵局直到年后才打破。年法国西班牙签署《马德里协议》瓜分摩洛哥,北部山区沦为西班牙保护地。年西班牙军队开进舍夫沙万,不是冤家不聚头。
如今的舍夫沙万,阿拉伯人、柏柏尔人、犹太人以及摩尔人多民族杂居,闲庭信步,民风淳朴。据说山上种着大麻,是摩洛哥最大的大麻生产地和销售地。
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成蓝色,因此有蓝城之称。
为何要涂上蓝色?防蚊子的说法就算了。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天空和天堂,蓝色可以让人在精神上保持高度的悟觉,同时寓意受上帝的庇佑。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犹太人用一种名叫Tekhelel的天然染料,把房子漆成蓝色。
小城居民纷纷效仿,几百年过去,房屋慢慢增加,蓝色也就染遍了整个山头。
世界三大蓝城,一是希腊圣托里尼,二是摩洛哥舍夫沙万,另外一个说法不一,多指印度的焦特布尔。但导游回答我时,说的是突尼斯的西迪.布.赛义德。
那就把四个都记住。从拉巴特到舍夫沙万,路程较远,行车4.5小时,到达已是华灯初上。酒店其实是一家民宿,风格极具当地特色,据说是山城里最好的酒店,名叫“HotelRiadLina”。由于地理位置极佳,左右两旁街道便是精华景点所在,人气极旺,需提前3个月才能订到。舍夫沙万早上八点天才亮。本想起个大早,趁着商店还没有开门之前,走一趟清晨安逸寂静的老城,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然而冷风细雨,着急也没有用。
蜿蜒的巷道,凹凸不平的小路,深深浅浅的蓝,各色各样的门扉......眼睛不够用,时间也不够用。
比较苦恼的是,谁来帮咱拍照?“天天”说她不敢举手。萍怕挨骂,躲得远远的。“猪猪鱼”能把美女拍成村花,让她帮个忙,她强调自己老花眼,偷拍帅哥却很上心。
良心真的不会痛吗?好想打人。
好不容易太阳出来玩个捉迷藏,我们却要走了。心有不甘,像是不受欢迎被赶走的。
城内有一家中餐馆叫“天空之城”,菜品极为正宗。包括酱油。往期连接特约
手工绣花衣裳
陈毓
虚构
种地的老谷
木然
特约
麦子黄了
刘立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