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重大节日 >> 正文 >> 正文

我和祖国共成长赛旦霞援助毛里塔尼亚友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20/10/19

援助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的故事

商务部原援外司商务参赞赛旦霞

赛旦霞,女,商务部原援外司商务参赞(正司级),中共党员,从事援外工作30年,拥有丰富的援外工作经历,年2月退休。

大家都知道,毛里塔尼亚是被大自然镶嵌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里的一个国家,毛里塔尼亚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和半沙漠,能用于农业生产的良田非常少,这个国家地理上有一个特点,全国一马平川,最高的吉勒山也只有米,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年临赴毛里塔尼亚前告别北京

我在那里常驻时整个首都只有一条柏油马路,市中心只有一家三星级酒店接待外来客人,几乎全天没电,各国使馆用电全靠自己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当时毛里塔尼亚有位总统叫达达赫,他执政期间,响应“两阿提案国”(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号召,在联合国里游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后还真正说服了一些非洲国家投了我们的赞成票。年代初,毛里塔尼亚政府向我提出:毛里塔尼亚濒临大西洋,有几百里的海岸线,但是连首都努瓦克肖特都没有一个港口,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资80%依赖进口,没有港口十分不方便。希望中国在努瓦克肖特帮助修建一座港口,能拉集装箱也能装散货。我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报回情况后,国内很重视,经研究并请示中央批准,为了帮助毛里塔尼亚解决国计民生急需的运输通道问题,也为了报答毛里塔尼亚在联合国呼吁其它非洲兄弟一起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善举,我国政府同意了毛里塔尼亚政府的请求,决定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援建一座能停泊万吨级货轮、拥有三个泊位的港口。

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街景毛塔清真寺

开始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重大困难就是大西洋在毛里塔尼亚段南北几百公里笔直的海岸线没有天然海湾,也就是说,没有可供施工船舶停泊的掩护之地,海况条件很差,一年天日日有浪,可谓无风三尺浪。由于没有天然屏障,进港作业的船只停泊不稳,在海浪巨大的作用下,船舶上的缆绳几次被海浪扯断。甚至还发生过我们的技术组里有位归国华侨工程师在从岸边上跳板去船上吃晚饭的时候竟被海风吹到海里,因身旁无人,溺水身亡的悲剧。事发第二天早上,遗体才被下游的渔民用担架抬到项目工地。毛里塔尼亚朋友告诉我们,他们也曾经请求过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帮助建港,但都被他们以“没有天然海湾、不具备建港条件”为由拒绝了。建港需要大量优质的石料,可毛里塔尼亚是个沙漠国家,无石可取,况且这是我国首次在大西洋建港,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困难是巨大的。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政治任务,我国的工程设计人员群策群力,克服各种困难,并根据当地波浪和泥沙淤积等特点,最终拟定了一个半开敞式单突堤形式的港口设计图。经过专家反复核定,最终设计方案得到批准,港口取名友谊港,设计年吞吐能力50万吨,三个泊位,引桥与岸边垂直,向大海延伸,码头的北侧和西北侧建造防波堤掩护,很好地解决了船舶停靠不稳无法正常作业的问题。施工用石料问题也用制作扭工字块的方法解决了。港口年4月开工,年6月竣工,建设历时7年零3个月,港口竣工时,郑拓彬部长率团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项目的竣工典礼。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港口建成后,我们在关键岗位为毛里塔尼亚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后来都走上毛里塔尼亚国家港务局的领导岗位,为毛里塔尼亚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中毛友谊的故事还在继续。前些年我有机会重返毛里塔尼亚,专门又去了趟友谊港,看到今天的友谊港生机一片,友谊港的管理者告诉我,港口现在盈利了,他指着港口里跑着的白色快艇骄傲地说,那些船都是我们赚钱后自己买的。友谊港现在升级为毛里塔尼亚国家的自治港,毛里塔尼亚政府在港池南侧又自行扩建了一个油码头,给过往轮船加油,另外,还新建了一个渔码头,给当地渔船提供停靠的地方。毛里塔尼亚周边的内陆邻国也纷纷修建公路,连接到努瓦克肖特友谊港,把它作为本国的出海通道,使友谊港的年吞吐量从刚开始的20多万吨,发展到现在的多万吨。原来的泊位不够用了,最近中国公司又帮助他们完成了4号和5号泊位的扩建,友谊港一片繁荣景象。

20多年后重返友谊港,让我心里感到无比欣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种下的友谊种子,现在开花结果了,中国的港口建设者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已见成效,经过几年的培训和传帮带,毛里塔尼亚人已经可以自主经营、管理港口,效果还不错。我们高兴地看到,毛里塔尼亚友谊港为毛里塔尼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和毛塔的姑娘们在一起

在这里,我想插讲一段中毛友谊的小故事——即友谊港守门人阿里的故事。

这个人叫穆哈默德·阿里,大家认识他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当时驻毛里塔尼亚使馆经商参赞乔贵元同志带着司机小曹清晨在路边散步,看见干枯的水沟里蜷缩着一个人,观察了半天一动不动,乔参赞让小曹上前摸摸这人还有没有鼻息,小曹看完上来说还有一点,但很微弱。乔参赞和小曹把阿里背回了中国使馆的医务室,给他喂了点水以后,阿里居然慢慢地醒了。在给他喂了些食物以后他慢慢可以下地了,原来阿里就是因为几天没吃东西饿的。醒来后的阿里对中国人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待他恢复了一些体力后,乔参赞说,友谊港项目即将开工,正缺人手,在那里给阿里安排个工作吧!这样,半文盲阿里成了友谊港项目的一名守门人。自从上岗那天起,阿里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天兢兢业业、早起晚归,工作十分卖力。作为守门人,凡是中国人的车到项目组来,离老远按两声喇叭,阿里每次都一溜小跑从工棚里奔出来,推开大门,立正敬礼。他时刻没有忘记中国人的救命之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的项目组做任何安排给他的活儿,不管份内还是份外。阿里不但吃苦耐劳,而且懂得勤俭节约。他用积攒下来的工钱成了家,娶妻生子,他没有忘记是中国人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家庭、给了他美好的前途。每逢过新年,他都会用他那半文字、半符号的方式,给历任中国大使写信,祝贺新年并感激中国人的恩情。很多年后,人们劝他不要写了,已经换了好几任中国大使,现任大使并不认识他。但他总是非常认真地回答:“只要我阿里活着,我就会写下去,不管大使认识不认识我,他代表中国,我感谢中国!中国是最好的国家,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中国人,就没有我阿里”。后来,由于阿里的出色表现,在毛里塔尼亚的中国公司都喜欢雇佣他,在友谊港项目竣工后,他又被安排到其它援外项目上去。阿里日子过得很满足,他感觉非常幸福。穆哈默德·阿里的故事,仅仅是那个时代中毛友谊的一个缩影,成为中毛友谊篇章里的一段美丽佳话。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离退休干部局王晓艳协助整理)

策划:商务部机关党委宣传部编辑:卢兴广、周义升审校:袁艳龙、李洪博

《我和祖国共成长》专栏

第1期张栋: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

第2期外事司翻译处:风雨兼程助力开放发展薪火相传做好外事保障第3期达哇培楚:一肩挑扶贫,一肩挑小家第4期孙业红:从插队知青到经济外交官的梦想历程第5期王莹莹:亲历也门撤侨第6期刘可:小产品,大时代第7期刘书军:从“商务部里的农村人”到“农村里的商务人”第8期胡安彬:十年追梦商务人工笔精描进博会第9期杨默:用心诠释使命用行谱写担当第10期马宁:电子商务—新中国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第11期山东省商务厅商贸发展处:见证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第12期重庆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解放碑步行街的华丽蝶变第13期沈觉人: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第14期张志刚:做改革开放坚定的促进派第15期孙振宇:70年,中国商务人的奋斗故事第16期房爱卿:我所了解和经历的流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第17期强之恒:虹桥声音中国方案

第18期宋毅:谈“吃”说消费

第19期外资司自贸区域建设一处:深耕改革试验田打造开放新高地

第20期胡进:从“乘船人”到“划桨者”,共助“祖国号”巨轮扬帆远航

第21期肖荣臣:春风化雨润万物,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22期王江宁: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和祖国共成长

第23期吕克俭:抓住新机遇拓宽合作新领域

第24期张伯辉:守初心担使命打造西非坚强战斗堡垒

第25期孟冬平: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倾心尽力

第26期夏网生:江苏开放型经济步步高升中的二三事

第27期崔彬:在战火中守初心,做新时代商务人

第28期林思群:努力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公共平台第29期白明:我与贸易救济工作共成长第30期张晴:走进“勇者之地”感受中非合作脉动

第31期综合司发展规划处:经贸强国新蓝图商务发展大格局

第32期郑巍:我为中原鞋都添光彩

第33期向贤彪:做一名“桅杆上的瞭望者”

第34期成文华:做机电出口的寻梦者

第35期汪红权:战地黄花分外香

第36期靳卓文:不断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第37期蔡泽佳:中国馆见证我的成长

第38期张强:风土之味四海飘香

第39期李敏:敢做“特区”商务人不负伟大新时代

第40期刘丹:十年磨砺商务梦拼搏奋进伴我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3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