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几当地的麻醉师JUAN是中国医疗队马拉博点麻醉科医生的老朋友了,除了经常一起工作,今年3-5月JUAN还在广东珠海进修学习了三个月。他对中国医生非常友好,每天工作间隙都会跟我聊他在中国的见闻,向我展示他学会的几句普通话,还会开心地询问我有没有尝试赤几当地的食物。在我刚到麻醉科的第三天,JUAN就邀请我对他的病人进行麻醉操作。由于当地医疗条件的限制,在麻醉方式的选择方面跟国内也存在区别,抱着开放的学习心态,我选择了赤几当地最常用的坐位单次腰麻。这一次尝试很顺利,手术结束时,我们都跟对方说了一句“muybien(非常好)”。
最近还遇到一位需要做胆囊手术的患者,在国内基本都是全麻下做腔镜手术了,医院,全麻药物稀缺,腔镜手术也还没有开展,甚至连硬膜外导管都没有,所以以往只能打单次腰麻,再通过调整患者的体位来控制麻醉平面。这样的麻醉操纵风险高,而且手术一旦不顺利,有效的麻醉时长也无法得到保证。我想起出国前特意让科室帮我准备的少量硬膜外麻醉用物,就跟JUAN提出可以尝试做连续硬膜外麻醉,JUAN听了很高兴,当即表示同意。于是,这位患者就在中高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顺利完成了手术。手术结束时,主刀医生很郑重地跟我说,“DoctoraIRIS(IRIS是我的西语名字),gracias(谢谢)”。(麻醉医生朱彦)我们的生活
麻醉科医生:我的援非生活渐入佳境
△护士TERESA和麻醉科中国医生IRIS不知不觉来赤几一个月了,正医院麻醉科上班也刚好4周,从上班第一天时的紧张和胆怯,到现在对工作的逐渐熟悉与适应,期间经历了许多有意思的事。上班第一天,护士TERESA就热情地带着我熟悉了手术室的环境,从手术间布局到当地常见手术病种,事无巨细地告诉我,帮助医院的工作。虽然自己的西语会话还很蹩脚,但在她耐心的解释下,最终凭着不断重复加上肢体语言甚至是眼神交流,总算是搞清楚了大部分对话内容。△麻醉科美女医生DALGI和IRIS
或许因为都是麻醉科女医生,深知在这里工作需要克服太多困难,古巴籍医生DALGI与我在短短4周时间里,就成为了好朋友。平常,除了工作层面的交流,她还会耐心地纠正我西语里的语法错误和不标准的发音。上周,她还贴心地送了我两盒古巴雪茄烟作为礼物,让我未来可以带回中国。除了救治一些患者,能在异乡结交到朋友,我想这也是来这里工作的意义之一吧。 休息期间在手术室走廊的墙壁上,看到第28批援赤几医疗队麻醉医院的工作照片,手术室里的好几位同事马上都兴奋地走过来跟我说着当年他们跟林医生一起工作的事情。因为林医生这位共同的“老熟人”,大家瞬间拉近了距离。(麻醉医生朱彦)医疗队:援非生活之外的文化之旅 除了日常的医疗援助之外,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另外一个方式就是读懂文化。赤道几内亚到底有什么文化魅力呢?适逢周末,我们走进了马拉博国家公园,参观赤几文化馆。跨半个地球援助赤道几内亚东莞医疗队棒棒哒素材来源:东莞阳光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