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交易市场里,每一个掌声雷动的荣耀肉身之下,都隐藏着不同的智者灵魂,在这个世界里,市场就像上帝一样,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但与上帝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佚名
中国何以能够在岁月的泥泞里一步步踏到今天?
我们内心有不变的星辰、我们知晓此刻的目标,我们洞悉未来该去往何方...
成长的烦恼:金融大战后的中国之殇
年,随着《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发布,中国即将获得第一个具备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金融中心。
在当年的中资眼里,香港是可靠的“金融港”。
短短3年,仅仅作为尚未回归的“未来港”,香港在处理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等基本业务里,就为祖国创造了不下75亿美元的额外收益!
这为当年的中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新生的证券市场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助推器,在金融领域的鼎力支持下,不断接收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制造,在整个90年代里获得了长足发展...
对于当年的中国而言,“独立”所带来的一切都是如此的鼓舞人心,因而在取得金融领域的胜利之后,中国将下一步的“独立”重点,放到了被誉为“国之基石”的制造业领域。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相较于西方资本笼罩下的各世界新兴市场而言,拥有大批国企的中国制造,从来都是独立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西方金融业及制造业的相对优势下,即使到了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夕,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局势,都是及其危险的。
关于其中的具体危机和抗争,在大分流系列(美日英法高举1.3万亿外资大举入侵,生死逆境下,中国从荆棘里踏出一条血路!
大分流之归来)中曾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08年一役,咱们不惜流血保命的态度,确实成功帮助中国制造把握住了跨越转型的机遇。但“后遗症”也是相当明显的:4万亿经济计划所导致的,累计超过了29.5%的通胀率,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是当年中国的“大战之殇。”
通胀如何产生的?按经济上的话讲,可以被概括为“社会实际财富总额与账面财富不匹配”。再通俗一点,其实就是种地赶不上印钞。
以上是年-年人民币广义货币(M2)的增长数据图表,我们可以看到,从年开始,人民币广义货币便开始了加速增长状态,仅仅三年的时间,增长额度便达到了世纪初的8年总和。
虽然,广义货币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7年翻了3.5倍,总额达.23万亿的广义货币总量,恐怕放到当年任何一个经济体身上,都算的上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要知道,短暂的“社会通胀”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金融手段,但是长久而言,本质上还是会对社会消费和生产造成损害,因此,在对于“长期通胀”的态度上,世界各国的态度都是坚定鲜明的。
只讲金融效益,就是耍流氓
道理很明白:在“长期通胀”问题上,容不得半点商量。为了应对通胀问题,两个选择摆在面前:
1、通过收紧银根、构建货币回流机制等手段,逐步收回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最终达到社会实际财富和账面财富(广义货币)的一个完美平衡。
2、扩大社会投资,让多余的货币参与到新增市场的流通中去。
很显然,对于刚刚历经08年大战,才在国内市场确立起“高地优势”的中国制造而言,任何贸然的“大幅度货币紧缩”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第1条在实际操作中,注定了只能作为补充角色存在。
至于为什么,在回答之前,戎评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国爆发。
十年不到,以洛克菲勒财团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大鳄,纷纷开始涉足信息产业领域,在他们的投资下,诸如苹果公司、英特尔等世界新兴产业巨头,在西海岸的硅谷建起了一片不输华尔街世界金融中心的的世界科技中心!
本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科技革命”算的上是一件好事,但是到了资本家手里,在芯片、电路板那动辄十倍、百倍的利润诱惑下,找寻到了更高“利润源”的美国资本家们,干了一件蠢事—去工业化。
从70年代开始,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的传统钢铁冶炼、造船、纺织等产业开始被逐渐转移到更为落后的欧洲和日本。
短短十年间,宾州制造业滑坡幅达41%,到90年代后期,这个曾凭借工业取得辉煌和荣誉的钢铁州,制造业已经不到可怜的7%!
钢铁厂的工人卖起了汉堡、机械厂的维修师成为了餐厅的侍应生,美国的制造业在金融资本所谓的“利润最大化”中,被空心化、被丧失殆尽...
制造航母的龙门吊要从中国购买;
中下游工业生产体系完整度不到13%;
他们甚至无法依靠自己的本土工业拼凑出一辆自行车;
所以,你别看美国跨国企业如今在“全球化”思维里得意风光,归根结底,设立在国外的工厂,那都算不上是他的本国实力,他们在其中扮演的,不过就是金融投资人的角色罢了。换一句话讲,如今的美国穷的只剩钱了(还是借的)!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一旦他丧失了对世界秩序的掌控(例如重大的军事失败),其他国家还会任由美国‘剪羊毛’吗?美国将立刻堕为二流国家!
对于这一点,如今的美国心知肚明,因此,我们才看到一个极其敏感,为了维护既有秩序,动辄就喊打喊杀的美国形象,为什么啊?被掏空了制造业的美国,心虚啊!
对于美国的“去工业化”,戎评之所以讲这么多,其实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上来,而这种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和产业制造的合理平衡。
因此,诸如美国这种在高额利润下就被“金融”所绑架,以静态世界秩序的视角,盲目对本国制造业进行荼害(去工业化)的举措,无疑是十分愚蠢的!
所以,当初针对中国所面临的“通胀”问题,咱们能够仅仅依靠金融手腕,以解决“通胀”为目标,粗暴的进行货币回流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任何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从来都不能只是为了解决“眼前问题”,更多的,还是应当为未来发展和宏观的系统性匹配服务!
所以,当初针对国内的“通胀”问题确立基本原则的时候,我们没有短视的着眼于通过简单的金融和政策手腕进行治理。道理很简单:任何没有实体经济做基础的金融就是泡沫,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
国家级的金融决策,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了产业发展而服务,倘若我们为了消除通胀而罔顾产业良性发展,最终“通胀”的问题倒是解决了,但是之前殚精竭虑搞起来的产业升级,估计也差不多废了!
要知道,美国的尸体还热乎的摆在那里,由不得我们不慎之又慎。
非洲,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因此,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新增市场。
不可否认,自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在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上,中国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诸如上一期文章留言中,“永”同学在家电下乡中被政府补贴“套路”买洗衣机、电视机的桥段,当年随时都在发生。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虽然足以支撑中国制造业度过寒冬,但是对于消化4万亿国家投资,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事实摆在眼前:中国需要走出去,到更广袤的世界市场中去...
年,中国经济数据与全世界是背道而驰的:
~年,以中国企业为买方的跨国并购,仅交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就至少有34宗,金额合计达.3亿美元。目标领域为能源产业的有13宗,交易金额.54亿美元,占1亿美元以上并购案交易总额的48.6%;
这就是当年中国在做的事:当全世界都在危机中蜷缩着瑟瑟发抖的时候,中国在“4万亿”的助推下,乘机圈占了国内外资抽离后的市场空隙不说,更是大举攻略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在哪?非洲。
不可否认,当年中国大规模投资非洲的举动,遭到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整个西方社会的群嘲,原因很简单:他们之前的投资,几乎血本无归。
甚至,日本《经济新闻》还在09年6月12日的报刊上,用粗黑的文字贯穿整版:走向衰没的经济奇迹,以此来暗讽中国慌不择路,投资非洲释放国内通胀的举动。
但是如今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自年开始的大规模非洲投资,至今已经初步取得傲人的成就:其中诸如洛阳钼业刚果截胡日本腾科钴矿、中联重科肯尼亚欺侮日本三菱商社等佳事,戎评在之前的大棋局系列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在此就不再赘述。
总之一句话:中国的非洲战略至少在当下及可预期的未来,是成功的,并且,这种成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战役级的目标上,在战略级的经营上,中国已经占领了高地。
以上这张表格是年-年中国国内通胀指数,我们可以看到,年受4万亿计划影响,中国的通胀指数一度高达5.9%,但是到年,这一数字就骤降到-0.7%!
产生这一切的原因是为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当年中国在对市场的金融调节上,非但没有搞货币紧缩政策,甚至还做出了4万亿的宏伟经济计划!
所以原因只能有一个:海外市场。
正如前文所列的数据一般,中国从年便开始了大举的海外投资,在当年总计达.1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里,有亿美元全都投给了非洲。
换一句话讲:中国把鸡蛋全压到了一个篮子里,并且这个篮子刚刚才在一年前让日本损失了一百多亿...
所以,日本人有足够的理由嘲笑我们,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当年中国国内剧减的通胀指数和总数高达亿美元破纪录的对非贸易总额,狠狠的抽了小本子一大耳刮子!
是运气吗?不,是必然!
1、政治埋线深
如果说没有产业支撑的金融是泡沫,那么没有政治支撑的海外投资,就是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始于多久?这大概要追溯到毛主席时代!
不得不佩服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战略眼光了:虽然当年新中国还很穷,但是非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并不会长腿跑了,再过30年,总有用的着的一天。
所以,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亲切提出的“第三世界概念”,在一通阶级兄弟的友情暖洋洋下,坦赞铁路、无偿军事援助、教育援助什么的都不算个大事。
非洲兄弟感动哭了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自己的精英子弟送到咱们中国的军事学院、工程学院...来学习镀金“吃白食”。
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北大的。
刚果(金)总统约瑟夫·卡比拉,国防大学。
中非共和国总统福斯坦-图瓦德拉,浙江师范大学。
南京陆军学院培养出了5位外国总统、1位副总统、1位总理、8位国防部长…
在西方列强哔了狗的表情里,中国成了非洲领导人的“摇篮”,并且这个摇篮,还显得如此不可撼动:
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本来是咱们的好战友、老朋友,但是在对当地华侨无理刁难甚至迫害后,就被在中国受过军事训练的姆南加古瓦直接推翻...
推翻阿明的穆塞韦尼本来遭到万般排挤,郁郁不得志,但是从中国大使馆要到五本毛选之后,就战斗力爆表,5年就推翻政府夺取政权..
在非洲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中国是非洲的好兄弟。
2、产业类型无缝对接
有的时候真的是天注定,非洲什么工业品都缺,什么原材料都多,而中国,恰好完全相反。
年,中国电解铝产能过剩高达万吨、钢铁产能过剩高达1.4亿吨、水泥差能过剩13亿吨...
全世界,除了53%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非洲以外,没有哪个市场能够吞下如此海量的产能。
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同样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为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提供如此海量的基础工业品。
非洲不需要电子芯片高科技,他们需要的只是便宜实用的基础工业品,而这一切,恰巧中国全有!
3.抓住西方漏洞
欧美也好,日本也好,他们海外投资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干涉他国内政。
对于这一点,奉行“五项原则”的中国就很纯粹了:我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只要不触犯中国利益,那你的一切政治变动都属于内政范畴。
中国这种不靠“投机钻营”的思维,很好的避免了“人亡政息”的惨剧发生,而非洲长期针对中国的市场友好,是整个世界都望尘莫及:
从年至今,中非贸易总额,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从亿美元直线突破亿!中国在成为整个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时,也成为了最大的金融投资人及最大的政治影响国!
这一点是整个西方都始料未及的,如果非要分析其中的原因的话,大概就是我们真诚的将非洲兄弟看作了人,而西方永远居高临下和粗暴干涉的态度,从中国出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因此,中国非洲战略的成功是“偶然”吗?
至今还记得,年在中国海外战略初见成效的第一年,在新闻联播中看到老爷子以66岁高龄,不远万里赶赴非洲进行国事访问时,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却发出由衷的笑容,这种态度,又岂是欧美那种高高在上的倨傲可以比拟的?
长达50年的政治埋线、完美匹配吻合的经济结构、不干涉他国内政、诚意满满甚至亲顾草庐...
狮子搏兔岂有不胜,中国如此充足的准备,假如不能赢得非洲市场敲响走向世界的第一鼓,那才叫“天理难容”!
当然,回报也是巨大的,10年间,在超过余家中资企业的深耕下,非洲的人类发展指数在稳步上升,最迟到年,非洲这个此刻在特朗普眼中还是“粪坑国家”的古老大陆,将彻底成为一块承接中国经济平稳落地的软垫。
非洲是终点吗?不,一切才刚刚开始!中华民族的辉煌,无可阻挡!
后记:大分流之重建世界秩序!
年6月6日.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
在连日的商议之后,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
非洲14国领导人联合向向全世界宣布:支持将人民币作为国家储备货币地位。
自此,将人民币与美元放到同等地位的国家和地区,正式突破60个!
69年前,中国在伟大的革命者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今天,在中国的领导下,世界新兴市场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农村包围城市”!
旧世界,我们来了,我们怀着97年的理想,
怀着中国一代代革命者的嘱托,来了!
“推荐一个不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