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重大节日 >> 正文 >> 正文

艺术喻棣推开世界的另一扇窗谈杜尚艺术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18/6/7

本文约字

阅读约需25分钟

作者简介

喻棣,青年艺术家,现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有作品陈列于密歇根州立美术馆。曾参与策划"中德建交三十周年中德艺术家联展",主持"中德顶层艺术家对话沙龙"。多有艺术随笔、电影随笔发表。

纵观西方现代艺术史,没有人像杜尚这样难以定义。作为西方理性主义逻辑发展中的一个例外,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争议的传奇人物,杜尚不仅从根本上颠覆了艺术的固有概念,还为之后的现代艺术的发展拓展了无限的可能和空间。

一“艺术家必须是孤独的”年,一件以《泉》命名的男士小便器,被作为艺术品送到了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一次展览上参展。尽管这件作品被拒绝参展,但它从此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轨迹。

《泉》

一切从源头说起。

年,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小镇布莱维尔。他从小家境优越,母亲酷爱艺术,祖父又是一名专业的版画画家,杜尚从小耳濡目染。根据法国的规矩,18岁时的杜尚进入军队服兵役两年,一年多以后,生性不甘拘束的杜尚难以忍受军队束缚,便选择以艺术工作者的身份退出。年,杜尚随着他的哥哥们来到巴黎,那时现代运动在巴黎如火如荼,杜尚开始在各种流派中吸取精华,比如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

马塞尔·杜尚

年,杜尚从一个犹豫不决的学徒转向了激进的革新者,他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只一味的皈依,则永远无法突破自己。年至年间,杜尚创作了三幅重要的作品,每一件作品代表着杜尚这一时期的自我革命。

这三幅作品中的第一幅是《下棋者的肖像》。在这一作品中,杜尚开始将其个人化的风格融入立体主义,透过表面的价值,趋近更为真实的核心。杜尚希望通过画笔表现出两位对弈者的精神状态及思想过程。

《下棋者的肖像》

第二幅作品是送给雷蒙的《咖啡碾磨机》。《咖啡碾磨机》的可贵之处在于,杜尚已不再描绘机械本身,而是机械工作的原理,画中咖啡溢出,磨盘上镶嵌着齿轮,摇柄的把手控制着整体的活动,旁边画有一个箭头在表示运动的方向。在这里,箭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运用,它赋予整幅画以动态感。

《咖啡碾磨机》

年初,他完成了第三幅画《下楼梯的裸女》。《下楼梯的裸女》是杜尚反传统、反艺术的最初的尝试。譬如说,作为一个既定的艺术常识,艺术中的裸体是不应该走下楼来的。艺术史家威廉·罗宾评价:“杜尚的裸体在冒险性方面,根本不能与同一年的分析立体主义相提并论,但是他的标题却另有一番含义。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裸体不仅是作为艺术的描绘对象,而且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裸体总是跟随既定的常规。如果是裸体男子,他就摆出一副英雄的姿势,假如是裸体女子,她们总是倾斜着身体,或者是在沐浴,或者是在……她们保持静止,她们从来没有从楼梯上走下去。杜尚到底要开什么玩笑呢?”

《下楼梯的裸女》

这幅作品看似线条错乱,色彩单调枯燥,如同“木材厂的大爆炸”。杜尚有意使画作颜色单一,在同种色系中找寻深浅不一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空间的形象轨迹更为突出。而杜尚选择的木色给整体画面带来了一种机械感与未来感,符合当时杜尚所处的大工业时代。而勾勒轮廓的线条重重叠叠、若隐若现,带给这幅画一种节奏感,它们衔接了一个不同空间层次的不同动作。在这幅作品中,杜尚将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运动中的裸女形象。

不过,杜尚并不像未来派那样把运动作为一个新的美学领域来开发,而是将它放在一个存在的范畴内。杜尚并未采用传统方式描绘裸女走下楼梯的片段记录,而是采用连续摄影的蒙太奇手法。将这些片段以动态的抽象形式组合起来,力图表现出一整套动作的连贯。杜尚并不把《下楼梯的裸女》看作是一幅绘画,而是把它当作一种通过一种动作的连续性将时间和空间组织起来的方式。《下楼梯的裸女》富有想象力与想象空间,它是具有预知性的。而这时“楼梯”的存在也无关紧要,毕竟它并非真正的载体。

杜尚更重要的一步是把机器引入画面,但他此举并非为了体现机械的美感,而是期望借无诗情画意的机器以排挤绘画中的感性美。打破绘画的传统理论,让绘画不再像绘画。在前一幅《咖啡碾磨机》中,我们不难看到杜尚对机械的迷恋,毕竟杜尚发现这是一个逃离传统手法的出口:因为无需体现光影,无需展示笔触,只是将对象作了准确的解析而已。这样,杜尚找到了摆脱传统绘画的途径。

杜尚将这幅颇为得意的作品送到巴黎立体独立艺术家沙龙展,这个展览是由立体主义主持的。当时的主持评审认为画中分解的形式使得《下楼梯的裸女》太过具有运动感——立体主义所强调的是画面的构成,未来主义强调画面上的运动感——所以有涉及未来主义之嫌,因此颇有微词;毕竟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之间存在分歧与竞争——他们都想坐上现代艺术的第一把交椅。主持评审团要求杜尚修改画作,减少画中对动态感动的强调,但这被杜尚拒绝了。

自此以后他放弃了绘画,也不再对任何流派感兴趣,因为他认为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最后都会成为统治和奴役人的权威,剥夺人的心灵自由。这一次经历则引发着杜尚与现代艺术的决裂,也使他明白艺术并非是什么注定纯洁的东西,它总是包含人们各种各样显然的或潜在的目的性。

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杜尚一生不愿意介入任何艺术团体。在杜尚以前,画家是具有团体性的,以便互相交换自己技巧和想法,发扬传播门派的理念,而杜尚在被立体主义除名后一直保持的是一种隐退的姿态。对于杜尚来说,一种精神或一种态度,无须大张旗鼓地作为一种主义或者运动。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无可赋形的,它不必附着于任何名称之下。因此,杜尚不属于任何流派,他与任何事情都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我从未让我自己深深的介入任何一个具体的艺术群体,这主要是因为我个性中的某些东西让我不想与别人交换和分享。”

年6月,杜尚只身到慕尼黑住了三四个月。从慕尼黑回来后,他说:“年我有了一个决定:独自一人……艺术家必须是孤独的……自己面对自己,就像在一条沉船上。那段时间慕尼黑有很多艺术风格,但我从未与人交谈过,然而我过得很好。”在慕尼黑的时间给了杜尚一个反思与沉淀的机会,“我想发现一些东西,它们和过去是全然不相干的。”

二“我要重新使绘画为精神服务”

“一个人是否可以完成一件不是‘艺术’作品的作品呢?”这是一个富有玄机的问题。

年,当杜尚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就意味他已经为改写历史做好了准备。

因为早期受印象派与野兽派的影响,杜尚潜意识里有着对现实的叛逆。杜尚把一种不断强化的反叛情绪带入了现代艺术领域,把反艺术的范围从形式扩展到整个艺术存在的基础及其背后的社会观念。在严格意义上说,杜尚的反艺术实际上是一种反传统。传统具有凝滞性、顽固性。他所谓的“反”是反对因袭至今的固有概念。杜尚也说过,“反艺术和为艺术,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反艺术拓展了艺术的概念,给予艺术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杜尚在这个时期内,完全放弃了传统的画笔、画布和画板——他放弃了创造这一过程,而是从生活中选择常见的现成品。在杜尚眼里,艺术家是媒介,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搬运工。

日常用品简单地经由艺术家的选择而转换成一幅艺术作品,并不作任何的加工,并以艺术品的姿态呈现出来,借此取消艺术的趣味和美。在杜尚的艺术观点里艺术家不需要技巧,甚至只有艺术家作最低限度的干预,才能保证艺术的持久性。杜尚对现成品的展示,是为了寻找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途径,“现成品的选择不曾受到美学的愉悦的支配。这个选择是站在冷淡的视觉反映上,同时完全缺乏好坏审美观,事实上是完全麻木的。”

杜尚的现成品艺术的内涵,是它的幽默,是对人的煞有其事的态度的嘲笑。杜尚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具有惊天动地的革命性行为,是被他用轻松玩笑的方式做出来的。最早的现成品是被装在厨房板凳上的脚踏车轮(),车轮是可以在轴上转动的。这件作品中车轮和凳子都是现成的,他只是把它们联结在一起。有人问起杜尚为什么制造这样一幅作品,他只是说:“我让自己的房屋里多放了一件东西,就像是放了一个铅笔刀或一盆火。唯一不同的是这件东西没有使用的价值。不过它可以转动,看着挺有趣。开了这个头之后,杜尚愈发使愿意用现成品。

《厨房凳上的脚踏车轮》

年杜尚到了美国之后,买了一把雪铲,在上面题写“折断胳膊之前”,算做他的另一件作品。在这时候,他给他的这类作品想到一个名字:现成品(Readymade)。

《折断胳膊之前》

杜尚年的作品《隐去的噪音》,由一个麻绳团夹在两块刻有文字的金属板之间构成,麻绳团中有一个只有艺术家本人才知道的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这些作品的现成品特质意味着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其指向有两个方面:一切现成品均是艺术品,只要我们用艺术的态度去对待它;一切艺术品均是现成品,只要我们用现成品的态度去对待它。

《隐去的噪音》

杜尚在年说:“我要摆脱绘画的物质方面,我对观念感兴趣——不只是对视觉产品。我要重新使绘画为精神服务。”杜尚认为艺术的价值不能单以美的角度来衡量,他否定了传统艺术强调技巧、工艺价值和审美性的特征,直接将日常用品像艺术品一样呈现出来,试图动摇、改变人们心中的固有评判价值,把自己从艺术的局限中超脱出来,站在艺术以外来看待艺术,他从视觉形象转向思维,以一种新的眼光去统观文化艺术界,引领艺术走进一个更多元的艺术价值评判体系。

艺术日渐成为一种贵族化的活动,成为新的不平等与特权的一部分。而杜尚认为,艺术只不过是人类生存中的无数活动之一,和其他活动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艺术不应该凌驾于人类的其他活动之上。他甚至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从事艺术的不必绘画,不必搞雕塑,也不必创作作品。因为“生活即是艺术”。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已经取消,艺术是现成的。

杜尚在艺术世界的突出表现似乎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当艺术成为一个封闭自足的系统的时候,唯有破坏才能使它的价值超出系统的范围,并将其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里。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杜尚的破坏并不是像达达那样为了破坏而破坏。达达的破坏只是一时的兴起、一种情绪的发泄,他们以非艺术之名换取艺术价值,杜尚与达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的破坏实际上是艺术两面性中的另一面而已。

三“艺术家莫特,来自费城”

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所谓的两种艺术分水岭:“一种艺术总是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对视觉世界进行解释,另一种,艺术则是作为一种新的客体,一种纯粹的想象之果独立于画布之外”。杜尚的艺术品就属于后者——强迫人们去思考艺术品的方法把它从艺术的传统中解脱出来。

年,杜尚在便利店买到了一个廉价的小便池,在它边沿上签名莫特先生(“R.Mutt,”),并取名为《泉》,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展要求展出,他在作品登记表的“作者”那一栏填上:“艺术家莫特,来自费城。”这一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震惊了当年的艺术界,一时间众说纷纭:有的否定、有的怀疑、有的认为是对艺术的攻击、有的认为是反艺术、有的认为是对艺术的讽刺、有的认为是对艺术生活化的展现、有的试图揣摩其中含义。

《泉》,是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少女优美安静的将水从她的左肩上棕色的瓦罐倒出。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典范。安格尔的表现依然遵循着拉斐尔树立的古典主义的技法形式和表现规则,从根本上无法给观众带来思考与反思。杜尚于不经意中选定的作品,却从此改写了西方艺术史的思想观念,一个生活中的小便池,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这个小便池被杜尚搬移到了艺术展览上,从一个普通的家家皆有的、难登大雅之堂的现成品一下变成了艺术品。

安格尔《泉》

《泉》被纽约独立艺术家展览拒绝后,有人为他辩解:“一种可爱的形式已经被呈现出来,摆脱了它的功能目的,很显然,人类做出了审美贡献。”

更是有人匿名发表(极有可能是杜尚本人):“关于里查德·莫特案,任何艺术家只要付六美元就可展出。里查德·莫特先生送来一个《泉》,没有经过任何讨论,这件作品就消失了,而且没有被展出。为什么要拒绝莫特先生的《泉》呢?第一,有些人认为它不道德、粗鄙。第二,另一些人认为是抄袭,原本就是一个马桶。莫特先生的《泉》没有什么不道德的,那很荒唐,正如说浴缸是不道德的一样。这是一件你每天在生活用品商店橱窗里都能见到的东西,这个喷泉是否出自莫特之手并不重要,他做了选择,他将日常的生活用品重新放置,因而使得它在新的名称和观点下,失去了原本使用的意义——但却创造了对那件物品的新看法。”

换句话说,《泉》的可贵之处并非是外观的审美性,而是它使得人们为此被迫做出思考。正因这幅作品的理念已超越作品本身,所以,即便在若干年后,过时的只会是那个倒过来的小便器,而不是《泉》。

在杜尚出现之前,人们习惯了前辈大师所划定的审美范式,这种标准的审视习惯使得人们在较长的时间里失去了对个性表达的感受能力,眼光和心理判断力变得平庸,杜尚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种沉寂。在杜尚的观念中,任何作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演绎,单纯凭借前辈所规定的审美范畴而去评论一幅作品,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偏见,而不是对艺术发展有益的继承和保护。艺术作品的流传应该是开放性的,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时代的变迁会使观众对先前的艺术作品产生迥然不同的知辨,因此,对以前的作品的个人演绎便是一个很自然的举措。

四《L.H.O.O.Q》,“它根本毫无意义”

如前文提到过的一样,杜尚身受作家卢塞尔的影响,尤其是他在文学的使用中。在其文学作品中卢塞尔使用了大量双关语、单词音、混乱的句子或者口号—他的创作手法是提炼无意义的词在游戏的基础上。

《Tum’》是杜尚一生中的最后一幅布上油画。在这之前,杜尚已有五年未未拾起过画笔了。年,他应卡瑟琳·德亚夫人之邀重拾画笔。于是,他选用Tum’作为这件作品的标题。Tum’是法语词“吐姆莫特斯”的缩写音,在法语中是“你打扰了我”的双关语。然而在被问及《Tum’》这个标题的意义时,杜尚则否定它在这里有任何意义,他说:“你可以在Tum’之后加上任何你想加的字母,只要用元音开头即可。”

《Tum’》

在《FRESHWIDOWCOPYRIGHTROSESELAVY》这件作品中,杜尚仍然继续着他的文字游戏。年,杜尚在一个特意定做的法式窗户的装有玻璃的地方抹上了黑色皮革,而且每天早上都要涂抹皮革,像擦皮鞋一样,为的是使得它保持铮亮。并在橱窗的窗框处写上三个双关语。这三个双关语分别是:一、Fresh(清新的)。它与French(法式的)无论在发音还是词形上都极为接近。二、Widow(寡妇)。它是Window(窗户)的霓虹灯字。三、Rose(罗斯)。这个名字在法语中是寡妇的双关语。合起来便是FRESHWIDOWCOPYRIGHTROSESELAVY,即“清新的寡妇版权罗斯·萨拉维”。好奇的人们纷纷猜测这名寡妇到底是谁,对此,杜尚扔出的答案依然是:它是无意义的,只是为了好玩。

《FRESHWIDOWCOPYRIGHTROSESELAVY》

《大玻璃》(正式名称是《新娘甚至被她的汉子们剥光了衣裳》),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面是“新娘”,法文为“mariée”;下面是“光棍”,法文为“célibataire”,取这两个词前三个字母,合起来为Marcel(马塞尔,杜尚的名)。这并非巧合,而是杜尚一贯喜欢的文字游戏。

《大玻璃》

最出名的富有游戏性的作品为《L.H.O.O.Q》。年,杜尚购得一张印有《蒙娜丽莎》的复制品。在这位优雅的女士脸上勾画小胡子的同时,他在底部描了几个大写字母L.H.O.O.Q,这是Elleachaudaucul的首字缩写,翻译过来便是“她的屁股热烘烘”。这幅作品起初并未发表,是他的好友比卡比亚拿出去发表出来,把它叫做“杜尚的达达主义作品”,然后轰动起来的。

《L.H.O.O.Q.》

杜尚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给蒙娜丽莎画上了口须和山羊胡子。《蒙娜丽莎》承载着达·芬奇内在世界的积累和艺术思想的沉淀,经过这个仿佛恶作剧般的行为,不仅使人物的外在特征与气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经典作品的情感传达方式也被彻底改变了,观众的兴趣瞬间发生了转移,人们不再







































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