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该词哀婉悲凉,感情深沉,写景状物皆是为了烘托离愁别恨,抒发故国忧思,不成想这首词作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成了一代词人的绝命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李煜做皇帝不行,却善诗文、工书画、通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词风,在晚唐五代词坛独树一帜。公元年,李煜被俘降宋。亡国后他的词风大变,语言平实,读来朗朗上口,清丽和谐,悲壮凄凉。清朝袁枚评价为,“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江山都没了,心爱的女人小周后也被掳了,李煜国恨家仇涌向心间,只有借助填词作诗排遣悲情。宋太宗赵光义看到这首词后勃然大怒,联想到之前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词作,认为李煜全然不是醉生梦死之辈,妄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遂萌生剪除隐患之念。
但是,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初密刻了一块誓碑,明确规定后嗣皇帝不得杀士大夫。宋太宗想到了李煜的忠实“粉丝”——弟弟秦王赵廷美(原名赵匡美,因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改为赵光美;又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又改为赵廷美)。赵廷美与李煜私交甚笃。正值七夕,也是李煜的生日,赵廷美带着御赐美酒和一剂“牵机妙药”去祝寿。毫无戒心的李煜合酒服用了御赐的所谓养补妙药“牵机药”,夜间毒发,可怜“千古词帝”命丧黄泉,年仅42岁。李煜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又虚情假意封其为吴王,赠太师,以王礼厚葬于洛阳北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徐铉为李煜写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牵机毒与钩吻、鹤顶红三毒并列,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三大毒药。那“牵机药”是什么呢?就是大名鼎鼎的马钱子,又名番木鳖、苦实、马钱,其味苦,性寒,有大毒;如不经炮制,服后便中毒身亡,故有“马前食之马后死”之说,又有“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毙;狗中其毒,则苦痛断肠而毙。若误服之,令人四肢拘挛”的说法。其有毒成分为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中毒量为1.5克~3克,致死量为4克~12克,马钱子中毒主要是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脊髓的反射机制和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等。中毒者因为全身肌肉痉挛,还会有双目凝视、牙关紧闭等症状,导致临死前面部呈现苦笑、诡异、狰狞等表情,其惨状可想而知。毒发身亡后,人的身体已经严重变形,形状和古代绷起的织布机相似,所以这种毒药又叫“牵机药”。宋代学者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了毒死李煜的经过,并描述了他的死状:“前头足相就,如牵机状。”
不过,即使是毒药,只要谨慎炮制使用,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解痉消痹,祛除疾病。马钱子经专业炮制和加工后,能够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可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咽喉痹痛、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症的治疗。马钱子是骨伤科的要药,具有续断接骨、活血通络、强筋壮骨之功效。《串雅补》云:“此药走而不守,有马前之名,能钻筋透骨,活络搜风,治风痹……遍身骨节疼痛,类风不仁等证。”《本草纲目》云:“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张锡纯盛赞其功效曰:“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实远胜于它药也。”由此也可以看出马钱子的奇妙之处。
当然,马钱子的毒性,哪怕经过各种加工,也依然存在。因此,用于炮制马钱子的辅料等物品,一定要专用,不得用于炮制其他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刮下的皮毛碎屑,也必须立即烧掉,不得随意处理。使用马钱子时应注意:内服不宜生用及久用;含有毒性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也不宜大面积涂抹;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刘琪瑞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jji/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