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日,津巴布韦总统埃莫森·姆南加古瓦抵达北京开始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这已是近半个月内,第三个前往中国访问的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在此之前,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和纳米比亚总统哈格·根哥布已先后在3月22至24日和3月28日至4月3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喀麦隆总统比亚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比亚举行欢迎仪式。图片源自网络。)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在年初再次被升级为峰会,年似乎已经成为许多国人心中的“非洲年”,而这三位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相继访华,不仅有利于为峰会预热,更凸显了新时代中非合作的步伐,也在呈加速迈进之势,尤其是中国与纳米比亚和中国与津巴布韦之间的关系,已被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除了加强与中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之外,笔者认为,在中国已明确将“一带一路”倡议扩展到整个非洲大陆的背景下,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更希望做的,是藉访华之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经济领域内的合作。而这,应该是当前非洲大多数国家共同的愿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方面,非洲国家确实需要与中国的合作。近年来,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投资与贸易活动低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方面的原因,许多非洲国家,尤其是资源出口国经济增长普遍低迷。此外,非洲国家还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模式单一、技术落后和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等问题。经济问题还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之一为因就业创造不足而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即便是“经济巨人”南非和经济增长率名列前茅的埃塞俄比亚,失业率也要高达20%以上。要想解决这些经济与社会问题,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无疑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确实能够为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当前来看,中国不仅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对非投资也在稳步推进,投资存量已经从年的不到5亿美元增加到年的多亿美元。尤其是自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以来,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合作计划的稳步推进,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开始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越来越引起非洲国家的兴趣,有些国家甚至已表示准备借鉴中国的经验。
(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根哥布举行欢迎仪式。)
当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更能够想非洲国家之所想,更能为非洲国家提供实惠。笔者曾在前不久前往南非、莱索托和赞比亚调研,借用三国学者的话说,特朗普总统只 那么,未来中国应如何开展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才能让它们得到更大的实惠呢?笔者首先想举三个在非洲调研中获得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津巴布韦。年10月,四川一家企业前往津巴布韦,收购当时已停产的津安公司,并于当年11月恢复铬铁冶炼。经过7年多的发展,该公司目前已拥有4座冶炼炉,年产5万多吨铬铁,且已形成选矿、冶炼、废渣利用、煤炭焦化和制氧等较为完全的产业链,当地雇员已经达到约名。
第二个例子在赞比亚。中材水泥集团投资2亿美元在卢萨卡市郊兴建了赞比亚建材工业园,首期四条水泥生产线将于年5年正式投产,潜在目标市场为赞比亚及马拉维、刚果(金)和津巴布韦等周边国家。正式投产后,该项目可为当地创造多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材水泥集团还投资万医院和学校,并铺设了通往市区的公路和高压电线。
第三个例子在莱索托。宿迁亚洲纺织有限公司投资万美元,在莱索托首都马塞卢市郊建立了莱索托羊毛中心。该中心目前已建成总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羊毛加工与储存中心,且与莱索托农村地区多个剪毛棚建立了合作关系。该中心的建立不但解决了莱索托羊毛的大批量储存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广大农户羊毛外运的问题,细算下来,共可惠及数十万莱索托农民。
这三个例子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其一,均由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其二,均可惠及当地大量民众和改善当地民生。另外,前两个例子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有利于创造就业,有助于中非产能合作和向当地转移技术,从而真正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将这三个特点合在一起,正是当前非洲各国在社会经济领域最为需要的东西:外来投资、创造就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此而言,上述例子应是未来中非经济合作好的榜样。
(4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姆南加古瓦举行欢迎仪式。)
当然,非洲国家要想真正实现上述三个目标,本身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其中包括治国理政建设、打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培育更加成熟的人才队伍,凡此种种。在这些方面,中非之间也已经加强了沟通与合作,如就在这三场国事访问中,中国分别与喀麦隆和津巴布韦签署了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协议。
在会见喀麦隆总统比亚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均表示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国的发展会使非洲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非洲的发展则会使中国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动力。就此而言,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不仅大有作为,更需要探索更多、更富有成效的路子,以便在切实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同时,真正实现双赢。(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晓雷)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msfq/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