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22题;共58分)
1.受地理环境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穿衣比较厚重,而南方穿衣相对比较单薄。关于南北方地域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饮食方面南米北面B.建筑方面南尖北平
C.历史交通方面南船北马D.气象灾害方面南旱北涝
D
由于我国季风气候为主,南北方气象灾害都有旱涝灾害。夏季风强,形成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形成南涝北旱。气象灾害不是一定就南旱北涝,所以错误的是D项。
2.读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例尺较大的是甲岛B.实际面积较小的是乙岛
C.两岛地势的共同特点是西高东低D.热带所占面积比例较大的是乙岛
B
考查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甲乙两岛南北距离一样,但是甲岛所跨纬度比乙岛所跨纬度大,也就是甲岛表示的范围大,所以甲岛比例尺小,乙岛比例尺大,A不对;乙岛面积小,甲岛面积大,B正确;从河流流向看,甲岛中部高高四周低,乙岛东高西低,C不对;甲岛范围大,热带面积也大,D错。故选B。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B.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C.有效改善大气环境D.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C
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掌握工程能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构成。
题意表明西气东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它改善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天然气所占比重上升,煤炭所占的比重下降,所以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气体减少,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故选C。
4.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①水系分隔②土质黏重③气候潮湿④交通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A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湖泊众多;由于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条件,使得当地的土壤质地黏重。而依靠丰富的水系,有便利的水运条件,故排除④。选A。
读南水北调工程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
A.航运设施工程B.灌溉工程C.治污工程D.节水工程
6.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相比,其优点是( )
A.水质好B.工程量小C.全线可以自流D.供给范围大
7.有专家指出,东线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的海水侵入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⑤
5.C6.B7.B
3.该题考查南水北调对北方地区的不利影响。图中箭头①和③分别代表西电东送的北线和南线,②线路为西气东输工程,④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联系相关知识解答。
根据国家提出的“先节约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说明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治污工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南水北调东线利用原有的京杭大运河,中线需要开挖新的河道,所以与中线相比,其优点是工程量小,B正确。东线地区工业发达水质较差,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南需要抽水,它们的供给范围差不多;故ACD错误。
故选B
①沿途有些地区地势低平,潜水面较低,河水可能渗漏补给地下水,故①正确;
②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故②正确;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不会大量排放,要先治污,再通水,故③错误;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④正确;
⑤沿途地区据海洋较远,不会有海水侵入,故⑤错误;
故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上海“白猫”洗涤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现象()
A.属于国际产业转移B.不属于产业转移C.属于区域产业转移D.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
C
试题分析:上海企业把相关的生产转移到重庆,符合产业转移的性质,没有跨越国界,故属于区域产业转移。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材料判断产业转移的类型,属于知识性试题。
9.读下列两图(莱索托为甲图、安道尔为乙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国的植被都为温带草原气候
B.安道尔位于比利牛斯山,所以有终年积雪,利于发展滑雪项目的旅游业
C.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向
D.莱索托因位于30°S附近内陆,所以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C
莱索托为甲图、安道尔为乙图,莱索托位于30°S以南,大陆内部,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植被以亚热带植被为主。安道尔属于山地气候,植被是山地植被,A错。安道尔位于比利牛斯山南侧,年平均气温9.9℃,没有终年积雪,B错。根据经纬度,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向,C对。莱索托5-9月为旱季,10-4月为雨季,不是终年炎热干燥,D错。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甲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承载力高B.能源需求量较少
C.产业结构轻型化D.森林覆盖率较高
11.下列促进乙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非煤产业发展
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D.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10.C11.B
结合材料,低碳经济与环境承载力、森林覆盖率无关。甲省是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结合所学知识,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是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趋于合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得产业结构轻型化,走上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乙是山西省,油气能源储藏量有限,开采油气资源,并不能改善能源结构,A错误;山西省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受传统经济和资源的影响,只能适当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善产业结构,D错误;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禁止采煤会影响我国能源供给,而延长产业链,促进非煤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可以减少煤炭的消耗,进而减少废气的排放和水污染,因此C错误,B正确,故选B。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
1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12.D13.D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表明下垫面发生变化,水塘比热容大,建设用地比热容变小,较水塘升温快,降温亦快,温差变大,气温变率增大,D正确;故选D。
种植种类及规模取决于市场因素,提升经济效益是直接目的,种花、菜比植桑养蚕单位面积的收益高,提高经济收入,D正确,故选D。
1、农业结构变化:
⑴传统农业——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三大桑蚕基地之一(气候适宜、劳动力资源丰富)、最大糖蔗基地(气候适宜)。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三角洲地形,地势低洼)。
⑵现代农业——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之一。大量农田变为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特种禽畜基地,桑基鱼塘变为杂基鱼塘(基面种鱼饲料、蔬菜、花卉等)。珠三角地区由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最大糖蔗基地也成为历史。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有很密切的关系
⑴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大。为适应市场需求,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压缩水稻、桑蚕等传统作物的生产规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了适销对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⑵农业科技的进步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保证;
⑶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14.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制约越越小,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B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由于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数量越来越少,种类不断扩展,且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原料的远距离运输也成为可能,故工业生产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
15.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如果四个区域表示四个不同的国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埃及B.②与③肯定是发达国家
C.④既可能是中国,也可能是加拿大D.①可能是新加坡
D
试题分析:由表可看出①地自然资源不丰富,埃及石油资源丰富,不可能是埃及,可能是日本,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不丰富,但经济发达,位置、交通及信息条件好,D正确;②③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不可能是发达国家;④社会经济因素优势明显,但资源不丰富,中国和加拿国土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不可是中国,也不可是加拿大。
不同国家的区位因素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是()
A.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B.采集和狩猎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C.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前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
17.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
①平坦的地形②肥沃的土壤③便利的河水灌溉④适宜的气温
⑤充足日照⑥较多的农业人⑦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
16.A17.A
该题考查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农业文明发源地的自然条件。
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依次为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所以选A。
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等往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因此适宜农业的发展,成为农业文明的发源地。所以选A。
18.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
A.北京B.天津C.烟台D.威海
B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包括苏北、皖北、山东、河北黑龙港和运东地区、天津市等,主要任务是供水,中线工程的供水范围是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主要任务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所以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天津。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长江三江口水利枢纽,供水区域为江苏、山东、河北3个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河南南阳丹江口水库东岸,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当前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
19.以下区域的边界,最不明显的是()
A.国界B.流域边界C.板块边界D.日界线
C
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国界属于行政区界线,有明确的界线,日界线以0点和°经线为界,明确;流域边界以分水岭(山脊和山顶等)为界,明确;而板块边界是由海岭、海沟等断裂带分界,往往是某一区域。所以选C。
20.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A.气候环境B.地形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
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吊脚楼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山区的地形条件。所以本题选B。
2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C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界线的模糊性,通常每一个区域的特征,在其中心区域典型地段表现最清楚、最完善,但到分区的边缘,其特征就慢慢地与相邻区域的特征融合起来.因此,地理学上的区域界线往往是一个过渡带,具有模糊性,A错误;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是人们划定的,例如亚洲、中国、东北地区等范围或界线.由于人们多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去划分区域的范围、界线,所以也有人认为区域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B错误;区域的划分是建立在地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C正确;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个片段。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而不是绝对一致。D错误,故选C。
2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
A.差异整体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C.相对一致差异D.地带非地带
C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差异性。所以选C。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地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24.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3.D24.B
分析】
考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大量调水,汉江水量会减小,从而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晋煤主要是靠铁路运输,不是水运;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D正确。故选D。
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人为原因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所以B正确。与地面硬化关系不大,地表缺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时黄土高原不是华北平原。故选B。
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利影响:
(1)对调出区:
东线:可能引发海水倒灌,污染水质。
中线:使得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对下游的航运,取水和生态环境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还涉及大规模移民和农田的淹没。
(2)调入区: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
2、有利影响:
(1)调出区:对中线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雨季的洪涝灾害。
(2)调入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生态恶化,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5.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D
区域有一定界线,自然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行政区是人为划定的,一般具有明确边界。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是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②③④⑤错。行政区、青岛市是人为划分的,有明确界线,①⑥对,D对。A、C、D错。
26.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C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是传统农业发展阶段,A错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错误;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错误;故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C项正确。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7.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B.两河均受地形约束
C.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D.两河均受气候影响
28.目前,乙河下游三角洲增长速度快于甲河三角洲是因为乙河( )
A.流域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B.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C.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严重D.潮汐和海浪的顶托作用强
27.A28.B
试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三角洲成因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甲是尼罗河,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缺少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乙是澜沧江(湄公河),上河地区山高谷深,南北纵列分布,河流流域面积狭小,A正确。
三角洲增长速度快主要原因是河流含沙量大,甲是尼罗河,乙是澜沧江,河口形成湄公河三角洲,由于乙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湄公河三角洲增长快于尼罗河三角洲,B正确。
29.“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
C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说明区域的发展可以从其他地区引进本地所缺少的资源,而实现本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了区域特征的开发性,所以选C。
二、综合题(共3题;共41分)
3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
(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1)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相对短缺;
国内市场狭小
(2)山东半岛与日韩距离近;经济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土地廉价;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能耗工业。
(4)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试题分析:
(1)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的生产区位,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随着两国的经济发展,两国的劳动力成本、地租水平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下降;国内经济面临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发展的空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租金低,优惠政策的支持。日韩两国的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小,因此,日韩两国出现产业转移。
(2)题目强调自然区位。从山东半岛的地理位置离日韩距离近,土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应该是在当地丧失优势的产业或者有污染的产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高能耗工业。
(4)由于产业转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使得日本国内的工作岗位减少,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导致市场萎缩等。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下图为“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1)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区域发展的特点有________。
(2)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你认为苏中、苏北可以引进苏南的________,大力发展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产业,提升区域________,推进________化进程。
(3)简述当前苏南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的途径。
(1)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均粮食产量低。
(2)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劳动力导向(密集);资源导向(密集);产业(经济);城市
(3)困难:土地租金高;劳动力不足;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市场萎缩。
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引进劳动力;实施产业转移;提高环境质量。
试题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相比于苏中与苏北地区,苏南地区区域发展具有经济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小,城市化水平高的特征。
(2)苏南地区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近,经济发展水平高。相比于苏北、苏中地区,苏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科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苏北与苏中地区可以通过引进苏南地区的上述优势,充分发挥当地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提升经济水平,促进当地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由于长期的发展,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发展空间不足,劳动力成本过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苏南地区可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产品类型、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增加科技投入、减少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的依赖性,实施产业转移,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
考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
本题难度低,能利用淮河的位置判断苏南和苏北的自然环境的基本差异和利用苏南、苏北的经济差异分析产业转移等内容是结合的关键。(1)利用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1),图中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高而且与苏中、苏北地区差距拉大,可归纳出起点、速度、现有水平等差异。
(2)对比苏南和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差异,苏中、苏北地区是相对欠发达地区,苏南是相对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欠发达地区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故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经济、就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苏南是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和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遇到的问题基本是一样的,迁移提取知识回答本题。
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金门自大陆引水工程(海底管道)”施工仪式于年6月24日在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举行。金门引水工程的水源地是晋江流域,这些水源将汇集到金鸡拦河闸,以此为起点,通过管道、隧洞、箱涵等方式引水到围头,再经海底管道穿过围头湾至金门岛的田埔水库,金门引水线路将全线封闭。金门岛(°′,24°′)位于福建省东南海上,位于九龙江出海口外,与厦门岛遥望,面积约平方千米。图(a)为金门引水工程示意图。
(1)金门岛缺水严重,分析其缺水的原因。
(2)金门县政府计划把金门的龙头工业——制酒业转移到晋江市,金门居民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假如你是金门居民,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1)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最大;岛屿面积小,储存水的空间小;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短小,流速快,储水时间短;金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需水量不断提高。
(2)赞同。理由:缓解金门水资源紧张;改善金门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
(或反对。理由:将造成失业人口增加;引水工程可为制酒业提供充足优质的水源;龙头产业转出影响金门经济发展速度。)
(1)金门岛缺水的原因应从供、需两个方面来回答;从图中可看出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最大;岛屿面积小,储存水的空间小;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短小,流速快,储水时间短;总体来说该地水资源数量较少;但金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需水量大,因此缺水严重。
(2)产业转移可缓解资源紧张,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可赞同产业转出去;但产业转出也会造成失业人口增加,引水工程可为制酒业提供充足优质的水源;龙头产业转出影响金门经济发展速度,因此不赞同产业转出。
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zdjr/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