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马塞卢 >> 城市经济 >> 正文 >> 正文

马斯洛社工最熟悉的陌生人

来源:马塞卢 时间:2019/12/31

我一直尝试为一些难以理解的怪现象寻找答案,例如:

1、社工在制定各项计划时,一定要“写”理论依据。是的,只限于“写”,并不是真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

2、制定一项行动策略,能罗列多个理论做装饰,只要能扯上一点关系的都通通放进去,一盘理论大杂烩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3、类似“社工常用八大理论”、“社工理论18式”之类的信息往往很受青睐,新生的社工儿营养不良难道是因为这类压缩饼干吃了太多?

4、多年来,马斯洛一直活在社工的心中,甚至活在他们每一天的工作中,可遗憾的是并非每个人都真的认识马斯洛。(有没有莫名戳中内心......)

谈一谈我对上述现象的观点——

1、理论是历史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理论是一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也会发展变化。理论其实就是人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对人类社会是什么、为什么、将会怎么变迁进行解释和论述。我们学习和应用理论,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实,采取更合理的行动。

为了“写理论”而“写理论”显然就本末倒置了。

作为社会工作者,如果不能理解某个理论的逻辑,也不能借助它更好地把握事实或采取行动,“写”得再漂亮也只是寥寥几行字罢了。

2.理论具有多样性

小时候我们认为这个世界非白即黑,凡是都有个标准答案,鲁迅划下的句号一定要有特定的含义,就像下图这样,我们不能接受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

然而,随着年龄得不断增长,我们可能会明白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很多观念、经验或感受都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理论也不例外。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没有一种理论能人人认同,人人行之有效,因此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理论。正因为理论的多样性,才使人们避免了教条。

3.理论具有竞争性

上面虽然提到理论具有多样性,但这并不是说某一个人理解某一事物或采取某项行动同时能够应用多个理论,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理论。因为,理论还具有竞争性,不同的理论长期处于混战的状态中,才让我们的思维世界始终保持着活力。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理论对这个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也对应着不同的行动策略。你可以从多个理论中选择一个你认同的,能够指引你行动的,你甚至可以自创一套理论。可你怎么可以用多个不同的理论指导你的行动呢?你确定你不会分裂吗?

你真的认识马斯洛吗

“这例个案该用什么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组织老年人跳广场舞该用什么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放一场电影这算什么理论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涵盖“吃喝拉撒”所有行为,终于在社工们的文案中锻造成为一把万能钥匙,使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似乎能解决所有要求有理论支撑的“文案难题”,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很可怕!

不同的世界,同样的马斯洛,难道不可怕么?

好吧,我们来谈谈人手一把的万能钥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吧。

马斯洛全名为:亚伯拉罕·马斯洛,是出生于美国的犹太人(犹太人的脑结构可能与其他人种不同),他的生平比较坎坷,但他的学术成就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达到的。他对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注意心理学进行了改造,最终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一生的追求(看一看他的生平故事就能明白他为何如此执着),因此,在生前最后一篇日志中他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从我的自我实现的研究对象那里,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超越性动机中所获甚多,他们的优点现在我也具有。”《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本著作他将“自我实现”一词逐渐变成了人们能够接纳的普遍观点,但需要明白的是最早提出自我实现观点的是亚里士多德,马斯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包括三个部分:需求层次理论、人性论以及价值论。其中,需求层次理论(ahierarchyofhumanneeds)从人类行为的需求和动机出发,探索和分析人类行为的规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所以会成为社工理论界的“扛把子”,是因为人类需求本来就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议题,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需求层次理论包括三层含义。首先,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为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次,马斯洛认为这些需求存在着高低次序,生理需求最低,其次是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最高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第三,马斯洛认为需求的实现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只有较低的需求满足之后较高的需求才可能满足。三层含义构成了完整的需求层次理论,缺一不可。

现在回头再思考一下,你经常使用的需求层次理论,你真的坚定不移地认同吗?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样的分类你认可吗?不如再看看阿尔德弗对需求的分类(生存需求、关系需求、成长需求),或者再看看莫瑞对需求的分类(生理性需求、心因性需求),还有佩尔曼对需求的分类(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也许你有新的看法呢?

你真的认同需求是有高低之分的吗?例如尊重的需求一定高于生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一定高于安全需求?难道全世界所有人的需求都是按照这样的价值观排列的吗?

需求的满足真的要遵守严格的顺序吗?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该怎么解释?有些困难群众宁死不接受社会救济该怎么解释?为民族大义牺牲自我的行为又该怎么解释?

应用需求层次理论的时候,上述这些问题你真的思考过吗?

如果此时你迟疑了,建议你再看看阶段性需求论、整体需求论、ERG需求论等其他关于人类需求的理论。请记住,理论具有多样性以避免教条,理论也具有竞争性以支持你的选择。

有人始终质疑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甚至有人提出社会工作可以半路出家,不一定要通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我们该如何反驳呢?用一把万能的马斯洛钥匙来反驳吗?当你召唤出马斯洛时,你都不认识他,他怎么帮你辩驳?

如果你真的还在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那么就不要停止学习和反思,把专业相关理论深挖下去,一定能挖到想要的答案。

文章来源:西江湖

作者:小西

小西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308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sailua.com/csjji/2845.html